第151章 第151章兩個選擇(1 / 2)

高二哥絕對想不到在他質問高寒的時候,竟然反被高寒質問。

麵對家人追根究底的態度,高二哥揮手道:“比起我的事,他得罪了劉季,難道不是比我暗中做的事更重要?”

再想追問高二哥的人,被高二哥一提醒,倒也不能說不對,立刻轉頭。

“老六,此事你是不是該給我們一個解釋?”身為高家的家主,此時追問高寒。

“不必。若是漢王要因舊怨對我們動手,我們早就死了。知道漢王此來高家所為何事嗎?”高寒卻不想同他們多說與劉邦的事,眼睛死盯著高二哥,對於這個死到臨頭都不知道的人表現出失望。

高二哥剛轉移了話題,沒想到又叫高寒轉了回來,不滿地道:“你看著我做甚?難道你把我和人謀劃的事都告訴劉季了?”

“你以為需要我說?”高寒反問。“秦王子嬰,若是他有本事守住大秦的江山,他又何必降之?既然降了,現在又開始興風作浪,這是當漢王是死的?”

進了函穀關的人,劉邦安民撫官,並沒有動鹹陽城的任何東西。難道他們以為劉邦是怕他們不成?

不動的劉邦,為的是安定鹹陽城,最重要的是安定百姓們的心。

可是秦王子嬰動了,更聯合貴族們一動,完全就是給劉邦機會可以光明正大的將他們一網打儘。要知道劉邦一直不動,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不可能,若不是有人告密,劉季怎麼可能知道。”高二哥不相信高寒的說辭,就是認定了高寒定然是察覺他們的計劃,麵對劉邦的質問,毫不猶豫地將他們賣了。

“笑話,你當天下的人都是傻子。自入鹹陽城來,你看漢王做過任何損民的事嗎?又曾對秦朝的舊吏,所有的貴族動過手嗎?就算貴族眼高於頂,目空一切,不把漢王放在眼裡,你看他動過氣嗎?”高寒想跟高二哥好好的說道說道眼下的情況,好叫高二哥能清醒過來。可惜有人的智商不夠啊!

“那又如何,一個平民,他敢動我們?”高二哥這自視甚高啊,到現在了,竟然認為劉季不足為懼,著實不知何來的自信。

高寒冷冷一笑,“一個手握幾十萬大軍的人,怎麼就不敢動你了?你高家有什麼是他不敢動你的?”

“自然是貴族。高家代表的並不僅僅是高家,更是這許多的貴族,牽一發而動全身,劉季豈敢亂來。”高二哥抬起頭,挺直背,一臉驕傲的說出理由。

高寒不屑地道:“貴族,你們對他不忠,還想讓人捧著你,你是當他傻?還是以為天下間的人都像你一樣蠢?”

高二哥被高寒罵得狗血淋頭,也是怎麼都想不到,高寒對劉邦的評價挺高的啊!

“從進鹹陽城以來,漢王不動,不是因為怕貴族,而是一直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將貴族一網打儘的機會。現在,就是他認為最好的機會;否則你以為,他為何要我告訴你們?”高寒是看破了劉邦的心思,知道劉邦的打算,更覺得這個人遠遠比他以為的還要聰明。

“打草驚蛇,引蛇出動。老六,漢王究竟對老二他們的事知道多少?”有高寒一提,馬上有人意識到問題所在,卻也希望能從高寒的嘴裡得到更多的信息。

“你們以為漢王會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我?未免也太把我當回事了吧。”高寒提醒他們,劉邦要不是有算計,就連這點信息都不可能隨便透露給人。

“可是,漢王既然想將人一網打儘,又為何要將他知道的一切告訴我們?這不是提醒了想動手的人,好讓人收手嗎?”有人提出了疑點,劉邦的所做所為,在他們看來也有不對勁的地方。

高寒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道:“這是他給貴族和秦王子嬰的最後一個機會,也算是讓想動手的人知道,他遠遠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蠢。想動手要趁早,否則可能再沒有機會。”

劉邦啊,更想看看貴族之中有多少人能像飛蛾撲火,明知劉邦早就準備好陷阱等著他們,這些人依然要往下跳。

“依你如此說來,劉邦是個心機謀略都不少的人,可他一介平民出身,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心機謀略?”聽到高涵說起劉邦的一番算計,眾人皆是汗毛聳立,但並不認為這能是劉邦想出來的。

“說你蠢你還不認,漢王身邊謀士如雲,半點不亞於項羽。這些計謀不需要漢王多思多想,隻要漢王說得出目的,自有人為漢王想周全。”高寒幾乎都已經不想說話了,都沒長腦子嗎?這麼簡單的問題竟然還問出來。

高寒懟起人來,的確不曾留情。被高寒冷嘲熱諷一番的人,半天說不上話。

“言儘於此,接下來你們怎麼做我不管,但是我既然答應助漢王一臂之力,這也是為了高家滿門。你們要不要懸崖勒馬,那是你們的事。”高寒沒有要強人所難的意思,僅僅把他的想法意圖告訴家中的人,抉擇在他們手中。

“你怎麼可以聽命於一個平民?”高寒說的沒有一點點壓力,可眾人聞之卻一個個都難以置信。

他們是貴族,錚錚鐵骨,高高在上,怎麼能輕而易舉的對一個平民俯首稱臣?

“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你們到現在還以為這個天下由我們說了算,你們可以選擇繼續和他對峙。我自問沒有那個本事,手中也沒有這樣的權勢;自然就該想方設法保全自身,也為保全我們高家。”如果可以,高寒的確不願意對劉邦俯首稱臣,可是現在已經刻不容緩,如果高寒不選擇對劉邦效力,眼下高家的人犯下的蠢事,足以讓高家滿門覆滅。

更彆說從劉邦的嘴裡可以聽出來,他們的仇人同樣在虎視眈眈。

高寒很清楚的知道他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才對自身有利,對高家有利。因此並沒有因為內心的驕傲而遲疑不決。

至於其他人的想法,不是高寬解能夠左右的,就如同在被人拉攏一同商量對付劉邦的時候,高寒提醒過他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這些人卻聽不進高寒的勸。高寒並沒有再三提及,思量的是有人會親自打醒他們。

現在劉邦出麵了,這樣的一個人斷然不會輕易允許他們有任何撼動他的可能。若是到現在他們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注定了他們的覆滅。

說完話,高寒並沒有久留,立刻離開了。他的那些兄長們見他如此態度,倒是想攔下人,讓他說清楚。

高寒自問已經說的夠明白了,現在就是他們抉擇的時候,是要隨著王去的大秦一起覆滅;還是彎下他們的腰,恭恭敬敬的和劉邦稱臣。僅不過這兩個選擇。

“當年他之所以給我一個機會,必然是覺得我們其實是同類的人。為了生存,為了保全身家性命,我們會傾儘所有。”劉邦帶人離開了高家,和身邊的人感歎的說起。

張良在一旁補充,“這也是漢王願意給他們一個機會的原因。”

劉邦笑著道:“對。既然是同類的人,在該作出選擇的時候,他肯定會做出利於自身的選擇。”

“一滴水甩進了油鍋,接下來就看看這鍋油炸成什麼樣。”劉邦期待地開口,顯得十分的歡喜,張良道:“若是這一次能夠借機進擊項羽,再好不過。”

作為一個有要求的謀士,張良思量再三,也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劉邦就想把人拍老實了,然後對周邊的人一個個騰出手收拾。張良所想的卻是擒賊先擒王,畢竟這麼多的人裡,最讓劉邦忌憚的就是項羽,而其他諸王之所以敢對劉邦動手,就是因為有項羽在身後撐腰。

一旦項羽敗在劉邦的手中,其他人絕對不敢對劉邦發兵。

“子房有何好計策,不妨說出來。”劉邦眼神發亮地等著張良開口,張良確實是有計策,這個時候卻不適合細說吧。

“漢王,我們回去再說。”夏侯嬰把張良想說卻不敢說的話說出口,劉季一拍腦門道:“看我,一聽有好消息就忍不住了,子房勿怪。走走走,我們回去說。”

劉邦無時無刻不在想該怎麼樣對付項羽,能把項羽解決絕對是他現在認為重中之重的大事,張良能有好辦法,更能達到這個目的,彆管張良有何要求,劉邦肯定配合。

張良微頷首,尾隨劉邦身後,一道回府再議。

劉邦雖然打下了鹹陽城,占了鹹陽宮,除了之前需要做戲在鹹陽宮呆了些日子,後來卻在宮外尋了一個府邸,就跟蕭何他們臨近,張良也在附近,這是方便他們議事。

漢王府那麼大的門匾,誰都不可能當作看不見。

便是有想拍劉邦馬屁的人,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想讓劉邦入住鹹陽宮。

但劉邦並沒有驅趕秦王子嬰,老嬴家的人都在宮裡住著,更有許多的宮女在,劉邦是不想惹事,更不樂意一直陷在鹹陽宮裡。離開了百姓,離開他的兄弟,極有可能有一天他連自個兒怎麼死都不知道。

劉邦總覺得事情遠遠沒他以為的那麼順利,秦王子嬰雖然因為大秦敗勢已成,不得不降,卻不意味他不會再掙紮。

退一步海闊天高,也是爭得喘息之機,接下來才更好讓他蟄伏動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