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們其實都清楚貴族們想看我們的笑話,你就放心吧。”樊噲最是應得快,也是因為他一心隻有呂媭,彆的女人再美,送到他跟前他都不看一眼。
彆的人都有些心虛了,低下了頭,眼神更是閃爍。
劉邦道:“我們都不是大富大貴出身的人,最難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怎麼過的?那是連樹皮都吃。那會兒再難也沒讓我們忘本。有了榮華富貴,我們更是不能忘記陪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人;更不該為了那些衝著我們權勢來的人傷了這些人的心。”
掏心窩說出口的話,那些本來不以為然的人都開始反思了。
“你們如何想我不知。都說家有老妻如有一寶。諸位心中如何看待陪你們共度患難的人我不知。但你們希望我如何的待你們,我亦望你們能如此的待守在你們身邊的人。”劉邦所指以己度人,聽得進聽不進的人也要思考思考,否則往後也不好意思指責人吧?
“若是這樣你們依然不當一回事,我也就不怕說得更直白一些。若是你們以為仗著功勞就可以無視法度,草菅人命,將來也莫指望我對你們網開一麵。”劉邦不能確定這些人聽不聽得進勸。但這話一出口,誰要是覺得可以打哈哈,完全可以無視將來立下的法度,全然憑他們的喜好行事,劉邦不介意讓他們知道所謂的法度究竟是什麼。
一群正高興他們的功勞被劉邦肯定的人都沒想到劉邦會說出如此狠戾的話,微微一怔。
劉邦麵對他們詫異的眼神,更是嚴肅地道:“不用懷疑你們的耳朵,你們沒有聽錯。”
宮殿內隨著劉邦的話音落下更是陷入死寂,都清楚劉邦有話要說。劉邦能把話說出口已經極是難得,張良眼中閃過一道光芒。
“天下是你們幫我一起打下的不錯,但也不僅僅靠你們。如沛縣的百姓那麼多年成為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就是因為我們一心一意為他們辦事,急他們所急,為他們費儘心思。”劉邦得跟他們好好的講講理,免得一個個都被權勢迷了眼,失了本心。
“你們在讓我不要忘記你們為我出生入死,幾經患難時,我也得想想,我能得這天下,何嘗不是因為我站在百姓這一邊。若有一日我不思為百姓,這天下就算再有你們傾力相助,還能繼續叫我們握在手裡?”
劉邦可一直都記得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漢王所言甚是。”有些道理不是人人都懂得。劉邦能懂,能說出口來,張良因此而激動,朝劉邦作一揖,更希望劉邦能不忘此心,以此為目標不斷的繼續前進。
“我不想負你們,也不願意讓你們覺得我劉邦得了天下,成為了皇帝,便成了忘恩負義的人。天下不僅僅是我的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有一日在你們和天下人之間做出決擇,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們,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天下人。這也是得了天下之人應該擔起的重任。”皇帝不是好當的,能得眾人相助是劉邦的幸事,唯願這份幸運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為防萬一,劉邦也得將該說的話說得明明白白,縱然來日這些人當真犯了劉邦的底線,劉邦不得不痛下殺手要他們去死,卻也是他們不聽劉邦的勸告在前,劉邦問心無愧。
“漢王所言,我們都記下了。”曹參反而覺得劉邦說清楚,給他們定好底線,這對他們來說是好事。
無論為官為民都應該遵紀守法,最忌諱的就是認為他們已經是高高在上的人,無視律法,瞧不起百姓。
“我等皆記下。”於蕭何和張良來說,不管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他們本身就有屬於自己的底線。如今和劉邦的相融合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其餘的人,無論心中是何想法,終是沒敢當麵和劉邦唱反調。
劉邦大掌一揮道:“我們都是患難與共的人,若不是迫不得已,我並不希望將來有一天要與你們生死相對。這麼多年的交情,望你們將來不會讓我成為一個不得不殺你們的皇帝。”
皇帝二字,份量太重了,任何人想要無視,想要淩駕於它之上都不能。
劉邦是劉季時,有些小錯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所能為他們一群兄弟遮掩的太少,也沒有人把劉邦當一回事。
成為皇帝的劉邦,天下人都在盯著他,看著他的一舉一動,一但他開了一個口子,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開始無視律法。
劉邦不想成為皇帝,既是因為擔子太重,也是因為需要恪守的規矩太多。連帶他身邊的人都要跟著他一起守。這些規矩啊,守得住的人不會覺得那算什麼規矩;守不住的人卻會怨恨,會覺得這樣的事為何攤到他們身上。
“那要是彆人犯了律法呢?”盧綰忍不住地問一句,也是覺得這天下都是他們兄弟的了,怎麼以前的時候貴族們可以不把他們當回事,高高在上的俯視他們,到他們成了人上人了卻有那麼多的規矩?
盧綰蹙緊眉頭,顯露出不悅。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彆說是彆的人,就算是我,若是有做得不對,犯了律法,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劉邦從來不認為律法隻對尋常百姓有用,作為一個帝王,萬萬之上,更該謹守律法,以身作則,唯如此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其實沒有人想到在劉邦的心裡,他也是那一個該遵守規矩的人。
從前的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是沒有錯的,錯的隻能是彆人。
“王又如何,權勢無人監管,如秦之強盛得以滅六國又如何,不是照樣在短短的幾十年覆滅?我想要這個天下能安樂太平,更希望它能延綿數百年,當過去千萬年後提起我們一起創建的這個王朝,世人都會稱讚我們,這是獨一無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朝。我有這樣的夢想,你們就沒有嗎?”劉邦給人描繪出一個藍圖,誘.惑著他們,想讓他們往後能跟他一同的走下去,朝著定的這個目標走下去。
如蕭何、張良、曹參之輩,他們都是有夢想的人,自然叫劉邦說動了。炯炯有神的眼睛盯著劉邦,朝劉邦作一揖道:“願追隨漢王。”
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朝。他們是心動了,也願意為了這樣一個王朝拚儘所有。
劉邦要的不僅僅是這麼幾個人而已,目不轉睛地盯著其他人,似乎在無聲地詢問,你們就那麼沒有理想嗎?
“大哥,我是不懂其他,但要是能讓大家夥都吃飽喝足,也不會再讓我們回到以前那苦日子,不就是守點規矩嗎?以前我們都守得,現在沒什麼守不得的,我都聽大哥的。”樊噲是為難的,他是不懂將來的事,看劉邦說得激昂,他隻能莫可奈何的附和一聲。
劉邦無力啊!一個個都是沒文化的人,更沒有理想!
“我們都聽漢王的。漢王不讓我們做的事我肯定不做。”有樊噲開了口,一眾人要說捉住重點了也算,畢竟都願意聽劉邦的,劉邦肯告訴他們啥不能做的,聽劉邦的才能保住手上的榮華富貴。
話說到這兒,要再洗腦怕是也沒用,劉邦見好就收。
“好。蕭先生,這律法如何製定也得捉緊。”法治天下,約束的是天下人,劉邦絕不可能把這樣至關重要的事忘記。
蕭何想了想道:“秦時律法太過繁瑣,我們切忌重蹈覆轍。”
呂雉插話道:“以簡為重。可以漢王先前與百姓所定下的三章為基礎。”
這一點蕭何也是認同的。約法三章,劉邦的約法三章看著簡單,卻是定下百姓們要守的底線,以此為基礎,可以細化一些,但絕不能太麻煩。
“還可以......”張良在此時也提出想法,作為補充。
其他人前麵的話捉住重點,後頭劉邦呂雉他們論起所謂的律法,聽得他們都要睡著了。
“行了,這份名單你們心裡有數就成,卻不能到處張揚。若是讓我知道在沒有對外公布前從你們誰的嘴裡泄露出去,我唯你們是問。”看他們都犯困了,劉邦同樣不想把人留下來,這不就將人打發走了。
所謂的名單便是劉邦那份論功行賞的名單。
“放心放心,我們心裡有數就成,用不著跟彆人說。”劉邦若是不叮囑,或許他們想出門炫耀一番;有了劉邦的話,一個個都會管好他們的嘴。
這下一群沒法參與討論律法之事的人麻利的退出去。
“若要定律,還需要請各方人士一道討論。漢王,這也是彰顯漢王氣度的好機會。”沒有這些一臉痛苦的人在,蕭何也將他的想法提出來。
僅憑他們幾個就定下一國之律法,雖然有先例在前,可以參考,難免草率,蕭何的意思自然是邀請更多的人參與,也正好讓天下人都看劉邦的氣度,能容人,能納人的氣度。
劉邦看向呂雉,呂雉點了點頭,“此事就按蕭先生說的辦。”
“漢王還是趁早定下登基的吉日。名正則言順。”張良更是提出重要的一點,請劉邦儘早登基。
劉邦直到現在為止一直都是不慌不忙的,旁人看著都替他急了,他卻一點都不著急。
“我原想慢一些,慢一些可以讓我機會有看清一些人。”劉邦不急自有他不急的道理,無非是想好好地看看身邊的人,究竟誰是真心存這天下,有那百姓。
如此一來,待他登基之後,他就可以好好的用人。
張良豈不懂此事。卻也勸道:“這些日子各路諸侯都在運作,漢王不急,急的人太多。長此以往並非好事。”
苦口婆心的勸著劉邦,張良也是想劉邦捉緊時間把該辦的事辦完。
“軍師覺得何時合適?”劉邦也得聽聽勸,所謂聽人勸吃飽飯,尤其是張良這樣的人。
“三日後。”張良來前自然是早做準備的。黃道吉日都給劉邦看好了。
劉邦雖然覺得可以聽張良的話趕緊定下登基的日子,三日......“軍師,太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