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還眼》全本免費閱讀
法警很快從門外帶進來一名白淨斯文的年輕人。
“章醫生,你能否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職業。”待章信衡坐上證人席,姚珂卉對他道。
章信衡:“我是香港思全醫務中心的精神科醫生。”
“章醫生,接受我們的委托後,你與我的當事人一共相處了多長時間?”
“七十五個小時。”
“通過這七十五個小時的觀察,你對我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有什麼結論?”
“我認為她患有分離性身份識彆障礙,即,多重人格障礙。”
“很多人對這個病可能都不是很了解,章醫生你可不可以解釋得更清楚一點?”
章信衡道:“分離性身份識彆障礙,顧名思義,就是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身份產生認知偏差。被告現在的症狀就非常典型,她明明是二十三歲的文秀茵,但如果有人問她她是誰,她會告訴你她叫張靜雅,是個三十歲的單親媽媽,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小川。小川和張靜雅,其實都是文秀茵的副人格。”
姚珂卉問:“你得出這樣的結論,依據是什麼呢?”
章信衡道:“對於不了解多重人格障礙這種病的人來說,可能看不出副人格與主人格之間有什麼聯係,但作為一名精神科的醫生,我們判斷患者副人格形成的成因,是從患者的心理層麵去分析的。沒有無緣無故出現的副人格,每一個副人格的產生,都必定與患者的生活經曆情感創傷息息相關。
“從患者的成長經曆來看,她的父母在她四歲時就離婚了,她和姐姐跟隨母親生活。而她的母親酗酒,吸i毒,有暴力傾向,對兩個女兒疏於照顧,患者是在姐姐的保護和照顧下長大的。從患者的講述和警方從患者家中找到的日記本來看,小川這個副人格出現,是在七年前,患者的姐姐自殺之後。因為失去了一直保護自己的姐姐,性格怯懦的患者無法獨自麵對其母親的暴力和威逼,所以才產生了小川這樣一個叛逆勇敢的小男孩副人格,來幫助她對抗她的母親。
“小川這個人格的產生反映了患者與她母親之間的關係。七年前患者十六歲,但她分裂出來的幫助她對付母親的小川卻隻有七歲,這正表明了母親在患者心目中代表強權不可撼動的形象,使她覺得自己在母親麵前永遠都是處於弱勢的無力反抗的小孩。而為了孩子命都可以不要的母親,也就是張靜雅人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代償性自我防禦機製,用來緩解患者因為從未得到母愛所造成的傷痛。”
“那麼從你的專業角度來看,主人格文秀茵,副人格張靜雅,有可能是殺死被害人的凶手嗎?”姚珂卉問。
章信衡道:“對於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的病人來說,人格會產生,也會消亡。患者一直以副人格張靜雅的狀態與我交流,我不能確定患者的主人格文秀茵是否還存在,但即便她還存在,那也是一個相當膽小怕事的人格,我認為她不具備殺死被害人的心理素質。至於張靜雅人格,她對自己身份的定位就是小川的媽媽,她至始至終在意的也隻有她兒子小川,除非被害人有傷害小川的行為,否則我認為張靜雅並沒有動機去傷害被害人。”
“法官大人,我問完了。”姚珂卉坐下。
一旁何宏傑站起,問章信衡:“章醫生,你執業幾年了?”
章信衡答:“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