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子是誰嗎?”朱元璋提著板凳,與孫子朱壽隔著桌案對峙。畢竟年紀不饒人,一不留神讓這小子溜了,否則非讓他嘗嘗老朱家家法的厲害。
“太子不就是朱標,大明的常務副皇帝嘛!”朱壽扯著嗓子回應,試圖分散爺爺的注意力,剛才一個沒防備挨了一下,至今屁股還火辣辣地疼。
“他是……”朱元璋話到嘴邊又生生吞下,冷哼道,“目無君王,今日爺爺我就代你爹好好教訓教訓你。”
“有話好好說啊,咱雖然和當今皇帝八百年前是一家,也不能事事都護著他們吧。”朱壽邊躲邊喊。
“再說了,我是讓咱家先避避風頭,萬一大明皇帝陛下殺紅了眼,到時候想逃都逃不掉。”
“那些亂臣賊子難道不該殺?”朱元璋已跑不動,隻能叉腰站著,喘著粗氣質問。
朱壽見爺爺停步,轉身吐槽道:“該殺,殺謀反的就足夠了,連沾點邊的都不放過算什麼道理?”
“你看那宋濂,多好的一個人,都七十多了還要被流放。再說李善長,那可是和陛下一起出生入死過的,功勳堪稱開國功臣之最。這樣的人都被陛下牽連,他都已經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幫胡惟庸謀反對他有什麼好處?都半隻腳邁進棺材了,還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謀反?”
“還有……”
“萬一證據確鑿呢?”朱元璋怒喝。
“證據,證據不也就是一麵之詞。”朱壽撇嘴,對大明錦衣衛的查案手段嗤之以鼻,無非就是盤查、屈打成招。
“自從皇後去世後,陛下身邊就沒人能拉得住他了。”
“那些彰顯恩寵的免死鐵券,反倒成了催命符,時刻提醒他們可能的結局。
到時候大明的臣子在效忠時總會想到這一幕,或許他們奉獻一生的地方,到頭來卻沒有他們的安身之處。
當所有臣子都學會明哲保身,這大明也就爛透了。”
“正所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朱壽慷慨激昂地說完,抬頭卻撞上爺爺冰冷的目光。
“好一個‘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朱元璋隨口稱讚,語氣卻寒如冰霜,“過來,跪下!”
朱壽見狀,知道不敢違拗,隻好不情不願地走過去。
“這些話你是從哪兒聽來的?”朱元璋問。
“民間議論紛紛,皇帝又怎能堵住悠悠眾口?”朱壽訕笑道。
“我是問,關於太子病逝的事。”朱元璋聲音冷得像刀。
作為皇帝,他對標兒的身體狀況比任何人都清楚。究竟是誰在散播這種謠言,其心可誅!
朱壽明白爺爺的觀念,畢竟大明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且大明是推翻蒙元、重振華夏的王朝,百姓對其懷有深厚感情。此時的大明,至少表麵看起來仍在蒸蒸日上……
朱壽臉色一沉,緩緩搖頭:“此事乃秘辛,我斷不會向你透露。”
朱元璋努力壓製內心的怒火,被這消息衝擊得有些失去理智。估計是朱壽偶然聽見田間百姓的抱怨,誤信為真。
他挪過椅子,坐在朱壽麵前,強壓怒氣,微笑問:“如今太子正值壯年,皇帝身邊彙聚天下名醫,小小病症,怎會讓太子身死?”
看著朱壽嚴肅的表情,朱元璋心底竟也生出一絲疑慮。看他能否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此判斷是否在編造謊言。
“爺爺,您這就孤陋寡聞了。”朱壽毫不客氣,“有些病,哪怕聚齊全天下的神醫,治不好就是治不好。”
“我也是聽說的,據說太子之死與當今陛下脫不了乾係,甚至有人說是陛下大肆屠戮功臣,令太子心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