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秦逵心中雖有困惑——畢竟這種燧發槍與傳統的火銃無論結構還是使用方式都有顯著差異,且軍中尚未完全掌握其使用技巧,大規模製造似乎並不適宜。
秦逵並未多言,隻是一臉肅然地應道:“遵旨。”
秦逵心中明白,朱元璋此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更為深遠的考量。
眾人麵對朱元璋這一係列令人費解的決策,皆是心中揣摩不定,唯獨劉三吾,他仿佛已經看透了朱元璋的意圖。
秦逵在離開大殿,踏上返回工部的路途時,更是深深感受到朱元璋對這批新型火器的高度重視,那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巨石般壓在他的心頭,讓他明白,這場關乎國運的秘密工程,絕非尋常。
外頭禁軍嚴守,帶鎖的火槍箱更是由錦衣衛親督。待步入秘室,錦衣衛方小心翼翼取出那火槍。
秦逵一見此物,心下明白:這活兒,他接不住。不僅接不住,他壓根兒就沒見過。現如今,洋人的鳥銃——也就是火繩槍——還沒影兒呢,大明將士們使的還是最傳統的火門槍。這火槍精巧至極,不是造不出來,而是費時費工,造出來了還不一定好使。
儘管如此,秦逵還是秉持職責所在,把工部的能工巧匠全召集起來,細細拆解,精心繪製圖紙,力求每個細節都還原到位。開工之前,他還特地征詢工匠們的意見,彙總成折子,呈給朱元璋,算是提前打個預防針:“皇上,這玩意兒耗材費時,耽誤工期。您要是急著要,咱就加班加點;您要是不急,咱就慢慢整。”
朱元璋看過折子,沉默半晌。好孫兒曾提過,這火器在大明朝堪稱獨一份,想找個類似的都難。仿製難度可想而知,那朱壽又是如何弄到這批火器的?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傳朕口諭,讓秦逵查清楚這火槍出自何方工藝。”朱元璋麵無表情地下令,“抓緊研發,一旦仿製成功,重賞!”
這次,朱元璋無法再抱試試看的心態。若真有人暗中籌備這類軍火,後果不堪設想。
“蔣瓛。”
“微臣在。”
“此次錦衣衛所探之地,乃絕密之事,你們須將此秘密深藏心底。”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威嚇。
蔣瓛低頭應答,不敢有任何異議。他雖為錦衣衛都指揮使,但不過是第二任。前任毛驤,因胡惟庸案被囚,實則此案中毛驤才是出力最多的。錦衣衛本就是朱元璋的白手套,一旦染血,便遭棄用。說白了,他們就是朱元璋養的一群狗,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毛驤如此下場,他親眼目睹,深知自己可能也逃不過。
因此,他隻能更加恭順,拚命搖尾以示忠誠,絲毫不敢鬆懈。毛驤,曾是少數知道朱壽身份之人之一。
“蔣瓛,查查朱壽在壽州常與何人往來,無事便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