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這樣做是在堵住大明的財源之路啊。"
"放肆!"
鄭和一聽這話,
這家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竟敢口出狂言?
然而朱壽並未在意鄭和的怒氣,自顧自地說下去:
"海洋裡的財富取之不儘,用之不竭,遠遠超過您的想象。"
"鄭公公,彆的不提,單是南洋每年產出的香料,就夠全大明使用了。"
"此外,南洋的人力成本低廉。"
"微臣的建議很直接,不僅要開放航道,更要重新重視商人。"
"重視商人?"鄭和一聽,猛地一拍桌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你也敢說?"
"哼!你就不怕掉腦袋嗎?!"
朱壽理解這個時代人的想法。
對於皇帝來說,生產力隻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就好。
生產過剩,在封建王朝隻會讓百姓沒事乾、
前世人常道,明代皇帝待民最好。
但在封建王朝,沒有統治者會對百姓真正好!
好,隻是相對而言。
畢竟,比較差勁誰不會呢?
大明現狀如何,朱壽很有發言權。
作為一名基層的地方官,朱壽見過太多百姓的苦日子。
常言道,吃飽了才會想其他。
如果大明生產力過剩,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生產效率越來越高,這意味著什麼?
百姓會要求更多。
你隻給他們填飽肚子,他們會感激。
但若你不單填飽他們的肚子,連工作勞累都替他們免了,
那他們就開始找事兒了。
對統治者而言,這是不允許的。
當然,對底層百姓而言,誰都想過上好日子。
沒有人會感到滿足。
華夏百姓自古以來最擅長的是什麼?
——改朝換代。
能讓朝代更迭的,隻有兩個原因。
一,對百姓不好。
二,對百姓太好。
對百姓不好不行,對百姓太好,也不妥。
隻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生產水平。
簡言之,就是讓百姓餓不死就行。
有口飯吃,百姓就會安於現狀。
但若百姓富足了,他們會想什麼?
他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比如,藝術。
或者……
政治。
沒錯,百姓閒下來,自然會找事做。
現代人不也是如此?
人人都能通過網絡、新聞關注政治。
而封建帝王最厭惡的,就是百姓太過關心政治。
至於這個問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
沒有網絡的年代,控製百姓有更簡便的方法。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朱壽,自然比在場任何人都明白。
他微微一笑,說:"鄭公公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