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圖聊開車簾,看到了在齋圖身邊站著的婦人。
這婦人衣著乾淨,站姿舉止不似農婦,齋圖便問道:“大娘你要去哪?可是有親戚投奔?”
在說話時,齋圖稍微調動了一下法力,在聖人發簪的加持下,旁人看到齋圖就會自然的覺得他品德十分高尚。
婦人見到齋圖,立刻放下了戒心,傷心的說道:“老嫗已無親人,不知作何歸處。”
“既然沒有歸處,大娘便上車跟我們一同走吧。此地荒涼,難保再有惡徒。”
婦人點了點頭,便上了馬車。
齋圖讓胡初九拿出乾糧和水遞給婦人,婦人接過,小口的吃了起來,吞咽無聲,舉止有度。
等到婦人吃好,齋圖開口問道:“我觀大娘你似乎出身不淺,能否跟小子說說你的故事?”
婦人輕輕點了點頭說道:“都是以前的事了,說來話長……”
原來,婦人姓丹,名舒蘭,出身商人之家。
然家道中落,父母亡於匪徒之手。
舒蘭及笄之年時,被許配給當地的大孝子殷懷鄉。
殷懷鄉為人勤勞善良,對舒蘭極好。殷懷鄉教舒蘭侍奉母親,舒蘭亦婉婉聽從,頗得婆婆歡心。
無何,歲大荒,無所得食。
一日,殷懷鄉悲痛的對舒蘭說道:“如此下去,我們就要一起死了。不如我將你再嫁出去,得了銀錢可以養活我的母親和幾個弟弟。你也得了一條生路,一舉而
兩利也!”
舒蘭聽後,悲痛萬分,不願意改嫁。
可殷懷鄉勸道:“這是我的意思,不是你負我。而且我的母親得以存活,便是你給我的報答!”
舒蘭見殷懷鄉已經打定主意,自己若是不願,就算是一同死了,也會被丈夫怨恨。
如此,殷懷鄉鬻妻養母,舒蘭因貧故被棄。
舒蘭被一戶姓黃的商人家買走,嫁給了黃家的兒子黃修平。
然而此子不能自立,揮霍無度。
其父死後,數年便將家產敗進,再遇饑荒已至於無法存活。
舒蘭對黃修平說道:“如此下去,我們就要一起死了,與你沒有任何益處。妾有一策,可保兩全,君意如何?”
黃修平仿佛抓住了一顆救命稻草,急忙說道:“隻要不羞於門楣,任卿所為。”
舒蘭回道:“妾有一姑母,有兒子和兒媳婦,早年便守了寡,想要得一人為伴侶。姑母買婢女都可隨意花數十金,君若肯休掉妾身,娶她為妻,餘生無憂矣。”
黃修平聽後十分心動,便讓舒蘭去跟所謂的姑母商量。
舒蘭出門一趟後回來告訴黃修平:“姑母覺得此舉離人夫婦,有傷天和,執意不肯。妾力勸之,姑母才答應。不過需要郎親筆寫一紙休書為券,以免日後違言。姑母事後會給五十金當潤筆費。”
黃修平聽後大喜,立刻寫好休書遞與丹舒蘭。
丹舒蘭拿到休書後偷偷將收拾好的行禮帶走,便再也沒有回去。
在外漫無目的的流落,直到遇到了齋圖。
齋圖聽完歎了口氣:“我在南方常聽聞百姓歌頌盛世,原來所謂盛世不是窮苦百姓的盛世。大娘,你就不曾想過去找殷懷鄉嗎?雖然他以貧故棄你,但也是為了儘孝。若是他還在,應該願意與你重修舊好。”
丹舒蘭歎氣道:“當年大荒尚且可以將我賣了養活母親,今日又是荒年,又哪裡願意養活我呢?”
齋圖從懷裡掏出一枚銅幣,說道:“所以我更想知道這個孝子現在怎麼樣了,如果還活著,又會做什麼選擇呢?”
銅幣被彈起,響起清脆的聲音。
“天乙追攝,指點迷蹤……”
隨著咒語的念出,銅幣偏移了方向。
“老贏,往東北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