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寫了個數值,也算是特地指出裡麵的主角隻是依稀記得一個數,因為這玩意研究史都很難給出定論。
至於古時候為啥吃這麼多鹽,個人簡介,有誤可指出!
其一,古代油、調味劑匱乏,
其二,古代粗鹽裡麵含有雜質,
其三,古代勞力遠大於如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夏天薅過草的都知道,薅完草衣服上都是鹽斑。
體內鹽會被蒸發出來!
所以老一輩從事重勞力口味都比較重,因為人無鹽乏力,必須補充鹽,乾完活最好的就是喝鹽水,但是古代沒有。
所以,彆拿今天去套古人,現在生活好了,都大胖小子,各種調味料無數,而且油、肉等想吃就吃,
那時候沒有油、沒有肉、沒有五花八門的調味料、沒有炒菜、全靠鹽,不一樣的。
現在讓你去靠耒耜一鍬一鍬挖地,夏天暴曬薅草,沒有所謂的調味料,沒有肉食,沒有油水,在看看你吃多少鹽。
我估計你能把鹽直接往嘴裡塞!
當然,本書主要是想更正一些讀者慣以為的常識,不想誤導你們,史實是嚴肅的,但是也是費勁不討好的。
隻希望你們給些支持,鼓勵,有不符合史實的地方隨時提點,畢竟沒人可以麵麵俱到所言皆對,
好了,不扯了,
淩晨四點多了,抓緊睡覺去了,明天還得上班!有月票、有推薦票、有錢的兄弟可以捧捧場不?
寫實真的不易,給些支持吧,
晚安了,老北鼻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