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塔平原溫和濕潤的自然環境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從立國南美起,經過十年發展,漢國本土的畜牧業已經成為政府財政收入一大來源。
據農業部官員統計,南美漢國本土110餘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飼養著超過1500萬頭牲畜,從事牲畜養殖的百姓家庭超過20萬戶,平均每戶農戶農牧民飼養著七八十頭牲畜。
漢國畜牧業養殖以牛、羊為主,本土1500餘萬牲畜中,牛、羊牲畜數量超過1000萬頭,
馱馬、羊駝數量300萬頭,豬、鹿等牲畜約200萬頭。
紮根南美十餘年,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習性在一日日的適應中慢慢發生著變化。
以大米、白麵為主食的南北地區華人,逐漸接受了牛、羊肉與米麵搭配的飲食習慣。
恩特略裡奧斯省與科聯特斯省是阿根廷的稻米主產地,當兩省落入國防軍控製後,漢國本土的稻米供給更加充裕,每年多餘的稻米產出被遠洋船隊運輸至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僅僅稻米出口一項,每年為漢國政府提供著可觀的收益,有效緩解了國防軍擴軍備戰帶來的財政壓力。
糧食、牲畜行業科技密集度低,但是在有機化肥未應用於農業生產前,南美拉普拉塔平原產出的糧食、牲畜對歐洲等地區具有高價值優勢。
成群成隊的馱馬被士兵們拉出樹林,馬背上兩邊對稱的搭載著兩個大背簍,用以背負建造坑道、戰壕挖掘出來的泥土。
馱馬、羊駝是國防軍各部隊的行軍標配,一般而言,一個混成旅滿編9000人配備馱馬2000匹,大羊駝500頭,警備軍一個旅配備馱馬1000匹,羊駝300頭。
暴雨陰天情況下,各旅級部隊也會配備一定數量的水牛,用以替代馱馬在泥濘道路行進。
下午五時許,蒂格雷鎮國防軍駐防地,崎嶇轉折的坑道、戰壕附近燃起一束束筆直的炊煙。
一口口八十厘米長的行軍鍋中放滿大塊大塊的牛羊肉,隨意撒下青菜、油鹽調料等配料,就近收集的木柴放在鍋下散發著炙烤的熱量。
“咕咚咕咚”
沸騰的鐵鍋裡冒起一團團水泡,濃鬱的肉香積聚在戰壕上方,誘引著士兵們的食欲。
到了開飯的時候,勞碌一天的警備軍士兵們放下手中工具,用附近小溪中清水清洗下沾滿泥土的雙手,然後排著隊列等待戰地中的晚餐。
肉湯、土豆、米飯,一份簡單又豐盛的晚餐吃在士兵們口中,慢慢緩解著他們的疲勞。
五時兩刻,士兵們剛剛吃過晚飯,一支不請自來的艦隊攪動了整個國防軍陣地。
“敵艦來襲!全軍戒備!”
淩厲的預警聲響徹蒂格雷小鎮,上萬人的部隊經過短暫混亂,迅速分成前後兩支部隊,趕赴預設陣地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