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2 / 2)

華人、混血兒、白人、印第安人小孩們共同在一個學校上課接受教育,放學後,回到家裡的他們,也會跟混居在一起的不同膚色的孩童們玩著騎羊駝、捉羊駝的遊戲,那些性情溫和的羊駝、原駝,在為本土家庭提供著運輸工具、絨毛來源的功能之餘,也扮演著充當孩童寵物的角色。

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之一,60多萬平方公裡的潘帕斯草原上,時常能夠聽到定居點中傳來的孩童的歡聲笑語,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牧場茂盛,氣候濕潤、降雨充裕,適宜的自然環境為不同人種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而在那一望無際、碧草連天的草原上,同時生長著占據本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牛羊牲畜,潘帕斯草原上的牛群,主要是安格斯牛,安格斯牛體型小、肉質緊,具有成活率高、易於大規模人工養殖等優點,厚實大塊的安格斯牛肉不僅豐富了本土百姓的餐桌食物,同時也為定居在草原上的百姓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廣袤的潘帕斯草原容納了眾多的移民和牲畜,而在漢國廣袤的國土中,擁有不同自然環境的各地區,也根據自身的條件,探索著最適宜的發展路線。

吳州、揚州、洛州等江東三州,依靠當地蘊藏的大型煤炭產區,以及身為漢國龍興之地的政治地位,大力發展重工業、輕工業體係,使其成為了漢國當前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地區,而且當地的畜牧業發展也僅次於鬆州。

位處安第斯山脈東部高海拔地區的原薩爾塔省,土地貧瘠,降水稀少,溫差極大,

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政府的全國發展規劃,因地製宜發展葡萄酒種植業,相繼從從法國引進馬爾貝克葡萄以及移栽選育了二十多種南美白葡萄,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當地的葡萄酒種植產業,開始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漢國北部,同屬拉普拉塔平原的大查科平原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相對炎熱的氣候條件為橡膠、可可等經濟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因此,北部地區各州正向中央政府申請,提高移民分配額度,發揮新移民的的勞力優勢,大力發展當地種植園經濟。

北部、西北部、中部、東部等地區的發展逐步進入正軌,而南部的巴塔哥尼亞荒原,也按照礦產開采、畜牧業養殖、海洋漁產品捕撈,三大產業目標,從無到有的發展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