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1 / 2)

2月27日傍晚,留守部隊全殲一支意圖向下龍方向挺進的黑人軍隊,俘虜黑人士兵八十餘人。

2月28日中午,連同在下龍郊區俘虜的黑人在內,總共五百餘名法國非洲殖民軍士兵在經過審判後,全部以戰爭罪的名義判處死刑,隨即立即執校

3月1日,南洋軍團所部出動優勢兵力包圍河內城,同時,梅東興以廣寧、諒山兩省總督的名義,向安南政府上書,建議趁著法國殖民軍遭遇慘敗,主力部隊被南洋軍團圍困在河內、海防等幾個孤立據點中的機會,召集北部地區主力部隊,收複被法國人侵占的土地,斬斷其伸向安南北部地區的侵略觸手。

南洋軍團的捷報傳到順化,安南政府主要官員大受鼓舞,3月5日,順化朝廷下達嘉獎文書,任命梅東興為正二品宣扶使,賜爵忠勇男,賞銀一萬五千兩,兼管廣寧、諒山、北江、北寧四省防務。…………

南洋軍團校級以上軍官皆接到安南政府升官、賞銀的獎勵,但是對於梅東興提出來的建議,安南政府卻以此事茲大,容後從議的回複拖延了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南戰事的影響迅速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

大陸方麵,最初聞知李維業率法軍攻破河內的消息,就有翰林院侍講學士上奏,擬請旨特派知兵大員出關節製粵、桂、滇三省防軍。

滿清政府考慮了手下大臣提出的意見,在2月28日下旨給沿邊沿海各大臣,提出“在我保護屬邦,固守邊界,均關緊要“的設想。並派丁優回籍的李鴻章前往節製督率粵、桂、滇三省軍務,因為“此事操縱緩急,必須相機因應,亟須有威望素著,通過事變之大臣前往籌辦,乃可振軍威而顧大局,三省防軍進止亦得有所稟潮。

清政府為避免安南被法國侵略占領,被迫做出一些虛張聲勢的部署,擺出一付對法強硬的態度。

但是,麵對滿清政府的急切命令,身當其事的李鴻章卻接連上奏,對清政府的上述決策提出不同意見。3月3日,李鴻章上奏《密陳越南邊防事宜折》,指出越南今日之禍,源於當年私自與法國訂立1874年條約,從而淪為法國的保護國,無形中也就割斷與中國長期存在的傳統宗藩關係。因此,中國欲要“保護屬邦”,於理於勢皆不相宜,主張中國袖手旁觀,讓越南自取其昝。

3月5日,他又致函總理衙門,重申上述主張:越南是“自取危亡,無從報救”。據此,李鴻章主張中國放棄“保護屬邦“政策。對於“固守邊界”的決策,李鴻章倒是讚成的,但他認為北圻地理環境複雜,“道路崎嶇,水毒風惡,煙瘴終年不解“,加上又有太平軍餘孽盤踞北部,帶領華人軍隊在那裡抗法,法軍不會那麼容易並吞北圻,擾及滇、桂邊境。因此,隻要繼續執行原來的部署,派遣滇、桂兩省軍隊威懾邊境即可,他還特彆強調,根據當時滿清政府的軍事力量和國家財政情況,滿清不應該為助越而與法國開戰。

“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想在高明燭照之鄭所冀鈞衡在握,勿感浮議,激成禍端,致誤全局,實為至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