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建議與滿清貴族的真實想法不謀而合,3月6日,清政府采納了李鴻章的意見,取消其節製督辦三省軍事的任命,命其即回北洋大臣署任,這意味著清政府實質上從“助越抗法,保護屬邦“的立場上後退了。
3月9日,得知南洋軍團在安南北部全殲法國殖民軍,將法國白人軍隊包圍的消息後,
滿清政府一反常態,
一方麵因為擔心南洋軍團的舉動惹怒法國人,致使法國政府惱羞成怒,派遣大軍侵略大陸的緣故,命令張兆棟、劉稟樟等南方沿海地區官員,加強海防建設,預防法國軍艦攻擊,
另一方麵,訓斥安南政府,不得放縱太平軍餘孽在北阪地區挑釁法國人,否則滿清朝廷將不再為安南安全之地位背書。
與滿清政府忍讓退卻的做法不同,當安南戰事失利的消息傳回本土,法國議會一致通過了增派援軍,解救被圍困法軍的提案。
發生於1871年的普法戰爭,讓法國人在歐洲丟進了臉麵,為了挽回國家形象,法國人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不顧前來交涉的漢國外交官的解釋,惡狠狠的回複道“現在的情形不是1871年,漢國政府必須立刻撤離你們在安南北部地區的軍隊,停止對法蘭西軍隊可恥的偷襲、敵對行動,…………”
1881年3月12日,法國外交部長沙梅拉庫指示正在南美與漢國談判的外交官:“漢國軍隊的戰鬥力超出我們的預料,以前得到的有關漢國在安南地區軍隊戰鬥力低下的情報,完全與實際不符,你們應該利用多方渠道,儘快獲得漢國軍隊真實戰鬥力的情報,以為中央政府製定對漢國政策,提供參考。”
為了迎合法國議會輕視漢國、好大喜功的狂妄自大心理,駐南美的法國外交官回複道:“漢國軍隊所謂的戰鬥力強大是十分誇張的,他們本土的正規軍戰鬥力,頂多與法蘭西二流的殖民地軍隊戰鬥力持平,
而且漢國陸軍部隊主要集結在本土,駐紮在安南的軍隊數量有限,補給依賴遠洋運輸,不具備持久作戰能力,如果共和國軍隊能夠派遣兩到三千本土正規軍,支援交趾支那總督府,漢國南洋軍團那虛而不實的戰鬥力神話,就會被捅破。“
法國駐外使館官員的報告,極力貶低漢國的軍事實力:“漢法兩國在陸海方麵的實力差距,奇異地為我的前任所誇張了。如果我們在安南作出強力的行動,我們必將看到華人匪徒在我們麵前退卻。如果我們決定作一種海軍的牽製行動,我們將能使華人軍隊遭受最嚴重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