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戰後,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法國政府和軍內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以新任內閣總理兼外交部長茹費理為首的一些人,主張安南事件擴大化,傾向於繼續從歐洲本土調派兵力,支援交趾支那殖民政府。
而以海軍將領令米樂將軍為首的一些軍人,則認為根據河內戰役的結果,表明南洋軍團具備不遜色於交趾支那殖民軍的戰鬥力,南洋軍團裝備著精良的火槍、火炮,戰略物資儲備充裕,其主力部隊人數高達萬人,如果法國軍隊卷土重來,南洋軍團仍然是法國占領安南最大的敵人。
米樂等海軍將領向法國政府提出建議,主張分兩步完成侵吞安南的計劃,
首先派遣三到四千人左右的法國軍隊支援西貢,穩定法國在南阪地區的統治,同時在與漢國方麵的談判中,表現出願意妥協的誠意,答應一部分漢國方麵提出的條件,用南太平洋地區一些麵積狹小的島嶼為條件,換取南洋軍團占據的安南北部地區,從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掉法國殖民政府占領安南全境的最大阻礙。
其次,在與漢國方麵達成協議後,逐步向順化朝廷擴張影響力,扶持親法派大臣,選擇一部分可以利用的安南宗室為傀儡,以備在合適時機,由交趾支那殖民軍出麵,支持其取代嗣德帝,成為安南新一任國王。
米樂等海軍將領的主張得不到內閣總理茹費理的認可,幾名高級海軍將領還因此遭受政府內部官員人攻訐,以至失去領軍支援安南的機會。
4月7日,茹費理以外交部長的身份,向漢國方麵傳達出雙方議和停戰的三個條件:
一、法國與安南為往來邦交國,兩國訂立有正式的通商章程和稅關規則,漢國方麵強行乾涉法國、安南兩方關係,指使華人軍團襲擊交趾支那軍隊,挑釁在先,理應向法國政府賠款致歉,歸還華人軍團私自扣留的海關稅收、僑民資產等財產物資。
二、法國與安南合作緊密,安南政府在實質上已經接受法國政府保護。依照當前情形,漢國方麵不能限製或攔阻法國保護越南之權利。
三、漢國方麵撤離駐留在安南的華人軍隊,
將鴻基煤礦等礦產資源區交由交趾支那政府管轄,作為對等條件,法國政府願意就法屬波利尼西亞、剛果地區主權歸屬問題與漢國政府進行協商解決。
法國人意圖用條約的形式,一舉完成對安南全境的吞並,並且在和談條約中,將發動戰爭的責任歸於漢國方麵,否定南洋軍團抗擊法國殖民軍團侵略的正義性,繼續迷信於法國軍隊的武力,對漢國政府執行進一步的欺詐與勒索政策。
為了維持達成上述目的,法國內閣命令中國海分艦隊司令利士比少將,率領麾下艦隊主力,趕往安南海域,對南洋軍團進行海上威懾,協助法國遠征軍對安南北部地區的進攻行動。
五月初,法國遠征艦隊抵達安南,根據法國政府的指示,遠征軍司令孤披、中國海艦隊司令利士比、南阪守軍指揮官波滑三巨頭在交趾支那殖民總督府所在地西貢聚會,商討如何占領安南的軍事計劃。
南阪指揮官波滑認為:“順化是衝突與鬥爭的策源地,從那裡發出了在北阪地區繼續戰鬥的命令及向南洋軍團請求援助
的呼籲。一旦順化政府被打敗,在安南北部的抵抗失去了領導,將導致安南人的抵抗意誌迅速消失。至於南洋軍團,在安南屈服之後,失去安南政府的支持,將喪失繼續抵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