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剝離出水利部和鐵道部以後,工部的行政職能則變更為規劃本土輕、重工業發展布局,申報與審核重大工業發展項目,從國家層麵角度,監督與管理本土各工業企業、工廠、公司。
各行政部門分解與拆分過後,中央一級行政機構將由原本的12個增加到19個,分彆為戶部、財政部、吏部、禮部、教育部、刑部
工部、外交部、商業部、督察院、立法院、谘議會、鐵道部、審計部、水利部、國家銀行兼金融管理部、國土資源部、海軍部、陸軍部。
新增加的部門細化並明確了職能責任,同時也避免了一些部門職責過重,權力缺乏製衡的弊端。
分化與製衡是治理國家必要的政治手段,通過細分行政職能解決各部門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同時也給手下的官員、軍官們留下更為暢通的上升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相對公平的方式獲得階層上升,這才是變更中央各部門職能的目的之所在。
火車停靠進展,並排兩列的火車艙門打開以後,從車廂中湧出各色不同的人等,穿著粗布短衣的普通百姓、穿著西服、手持文明棍的西方洋人、外交官,還有更多的則是腳步匆忙,身上穿著磨損過度的綠色軍裝士兵、軍官。
大鐵路計劃是十年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1881年七月,本土的鐵路建設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持續進行著,這些身穿綠色軍裝、身上提著各式建設工具的士兵們,都屬於工程兵部隊的一員,在十年發展計劃出爐之前,漢國本土雖然有一支常備的工程兵部隊,但是它的人數隻有千人,規模並沒有現在這麼龐大。
1879年9月份阿根廷戰爭正式結束以後,為了解決鐵路建設和本土交通發展規劃需要的龐大勞動力,漢國政府決定從二線警備軍和三線民兵後備軍中抽調士兵,充實工程兵部隊,並且在三年內,將工程兵部隊的人數擴充至十萬人,
快速擴充後的工程兵部隊除去保留四千人的技術兵種,其餘部隊在進行簡單的軍事技能訓練之後,主要用來執行鐵路建設工作,而在工程兵服役期間,他們的軍餉和勞動補貼一律按照二線警備軍標準發放,
服役期滿後,表現良好且專業技能合格的士兵將獲得進入工兵兵野戰部隊服役,從此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技術軍人,
而那些條件不符合軍隊要求和不願意繼續進行工程建設工作的士兵,則會在服役期滿後,按照本人意願,選擇領取軍餉補助,或者響應國家號召,到新開發的州縣,領取國家優先發放的一戶五十畝耕地或者五百畝牧場草地的獎勵,在一片剛被開墾出來的家園,開啟新的生活。
本土的工業發展相比一般的後發國家具有顯著的優勢,但是因為時代限製和國家人口數量的相對不足,輕重工業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隻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從事工業領域的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薪水,對比一戶六口之家,擁有一百畝耕田或者一千畝牧場的華人農民而言,並不占據經濟優勢,所以,在十九世紀末期,南美這個農業發展比工業發展更具有利益的地方,更多的工程兵們選擇服役期滿後,到新開發的州縣,一家人分到五六十畝、一百畝耕地,或者五百畝到一千畝範圍的牧場。
大漢帝國的核心是廣袤的拉普拉塔平原和那一眼望不到儘頭的潘帕斯大草原,在中部地區,草原的麵積更廣,一戶移民五百畝到一千畝麵積的草場,能夠飼養數數百頭到一千頭不等數目的牛羊牲畜,而且和耕種田地相比,同等人口的一戶家庭,能夠分到近乎多十倍的牧場土地,牧場上麵產出的牛羊,出售的價格,也比糧食要高,為此,越來越多的百姓見識到甜頭,更傾向於選擇占用勞動力少、產出比高的牧場作為成家立業的根本。
農耕民族與畜牧民族的界限在南美漢國迅速混合乃至消失不見,究其原因,無怪乎潘帕斯地區雖然以草原為主,但是當地的降雨量遠超過400毫米,潘帕斯草原也沒有蒙古草原常見的乾旱、寒冷等極端天氣,反而氣候溫和,非常適宜華人居住,隻不過因為特殊的原因,導致牧草沒有被森林取代而已。
所以那些養殖牲畜的華人們並不需要經曆遊牧民族麵對惡劣自然環境的考驗,他們可以按照原本的生活習慣,在一片地區定居,在居住的房屋附近種植樹木,因為雨水充裕,房屋附近種植的樹木能夠正常生長,可是沒人居住的草原上,卻很少看到樹木,至於原因,無論李明遠還是普通的華人百姓都不清楚,也隻是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南美特有的類型。【本章節首發.愛.有.聲.小說網,請記住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