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2 / 2)

1884年11月15日,歐洲諸國將在非洲地區擁有殖民利益的漢國政府排除在外,

隻邀請包括德意誌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葡萄牙帝國、奧斯曼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和挪威王國在內的15個歐洲國家,

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瓜分非洲的會議。會議時間長達104天,會議進程中,英法德諸國各自按照本方的意願,劃分非洲殖民地範圍,各方矛盾糾紛不斷,直到1885年年初,諸國才勉強達成瓜分非洲的原則。

這樣,歐美列強第一次在遠離非洲的柏林,在地圖上劃定了他們各自在熱帶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為了避免各國在非洲的爭奪中兵刃相見,柏林會議還著重討論了“有效占領”的問題。

經過各國與在非洲占有最多領土的英國的激烈爭論,最後通過了措詞極為含糊的決議:與會各國今後凡占據非洲沿海上地,必須分彆通知其他國家;兼並同在所占領的非洲沿岸地區,有責任保證建立足以保護現有各項權益的統治權力。在討論剛果河流域自由貿易問題時,柏林會議不經漢國同意,強行把漢屬剛果殖民地與法屬剛果和安哥拉北部都劃入自由貿易區範圍內。

關於內河航行自由問題,最後通過在剛果河流域實行國際監督下的自由通航。柏林會議最後簽訂的議定書共38條,洋洋6萬字,但大多是官樣文章,都沒有得以實施。會議所企圖解決的因瓜分中部非洲所引起的衝突問題,反倒沒有正式拿到會議桌上討論,而是在會下通過政治交易來獲得解決。

議定書中並沒有包括這些內容。這次會議的有限成果,就是顯示了歐洲列強在非洲業已形成的力量對比,標誌著它們瘋狂爭奪非洲的新起點。

柏林會議後,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步伐大為加快。1876年,歐洲列強僅占有非洲土地的108,1885年增加到25,柏林會議後的1900年更猛增到904。

到1912年,非洲大陸已全部被瓜分完畢,隻剩下埃塞俄比亞和利比裡亞兩國保持著表麵上的獨立。

在空前激烈的非洲爭奪戰中,英國製訂了從開普敦到開羅的所謂“二c計劃”,企圖建立縱貫非洲南北大陸的殖民帝國。

法國製訂了從塞內加爾到索馬裡的“二s計劃”,企圖橫斷非洲東西大陸。

德國製訂了從東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陸計劃。

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各有自己的擴張計劃。歐洲列強都想實現自己在非洲大陸的擴張計劃,因而引起了嚴重的糾紛和衝突。這些糾紛和衝突,將成為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因素。

麵對西方列強在非洲殖民地劃分上的蠻橫態度,漢國政府除了例行公事般的外交抗議,卻也沒有更多有效的辦法。

時間在動蕩與變革中慢慢的向前推進。

1883年6月,貴妃張寶怡懷上身孕,8月,皇後吳靈萱和兩個新納入後宮的妃子也傳出懷孕的喜訊,消息傳出,本土各地百姓都自發的為皇帝有了繼承人而舉行慶祝活動。1884年,四女相繼為李明遠生下兩子兩女,為慶祝子女誕生,李明遠特地將位於南太平洋夷州列島中的四個小島,以四個子女的名字命名。

1885年1月,無煙火藥和使用無煙火藥作彈藥的新型步槍完成最後的驗證性工作,開始進入大規模化生產。

1885年8月,就在西方國家還在為馬克沁研製出第一款馬克沁機槍而驚奇的時候,漢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重型機槍已經進入國防軍列裝,開始取代加特林手搖機槍,成為國防軍團、營級軍事單元的重火力支援性武器。

1887年5月,腓特烈皇儲被查出患有喉癌,這次因為有了瓦爾馬德王子被治愈的案例,維多利亞太子妃第一時間找到留在德國皇宮,照看皇儲一家身體健康的何廉臣,然後在何廉臣以及各國醫生的正確診斷下,腓特烈皇儲和他的兒子一樣,幸運的從死亡的魔爪下掙脫了出來。

1888年3月9日,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去世,手術成功的腓特烈皇儲接任德國皇帝職位,成為德意誌帝國第二任皇帝。…………【本章節首發.愛.有.聲.小說網,請記住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