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2 / 2)

本土鋼鐵產量大跨步邁入世界前十的行列,本土鐵路總裡程由公裡長,增長至6000公裡,而化工、電氣、內燃機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型行業,更是在漢國得到躍進式發展。

大化工戰略是十年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立國二十一年,跳躍性發展十年,大化工行業已經成為漢國大工業領域成長最快、最為國民驕傲的民族產業。

高分子化工分支領域,

本土科研人員將硫黃與天然橡膠混合加熱,製得性能較好的彈性材料,

應用於自行車充氣輪胎及其他橡膠製品,用途甚廣。

1887年,利用固特異技術和引入的拉絲技術,漢國化工學會在新京建立第一座人造絲工廠。

煤化工分支領域,

1883年2月,漢國科學院成功地在揚州建成了有化學品回收裝置的焦爐,從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烴,作為醫藥、染料等工業的原料。

感光材料領域,

1884年,由長安市政府主導,建立了長安膠片公司,主要產品為照相乾版和膠片,

1888年3月,長安膠片公司開始生產照相膠片和膠卷,從而開啟了攝影科技大門。

1888年6月,長安膠片公司出產的膠片進入歐洲市場,8月,第一批膠片銷售一空,膠片質量獲得廣泛好評。月,長安膠片公司占據了百分之二十的國際膠片市場,與美國柯達膠片公司並列為世界兩大膠片生產企業。

紡織染料領域,

1882年5月,化學科學院研究員用苯乙酸合成了靛紅,從而完成了全合成靛藍技術。

1883年1月,本土化學研究員采用高溫焙燒的方式,完成了將機物與硫化鈉及硫黃合成成棕色硫化染料的技術儲備。

1885年,歸國留學生劉臨平采用低溫、乾燥等條件控製,

將乙萘酚鈉鹽溶液浸在棉布上,然後用乙恭膠重氮鹽顯色,在棉纖維上顯現出紅色。

因為染色過程中需用冰維持低溫,這種染料被便被稱為冰染染料。

在本土化學染料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西方諸國的染料技術也處在快速提高階段。

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美國等西方國家,總共新成立了數百家化工染料公司,其中以德國巴登苯胺純堿、赫司特、拜耳股份公司、英國卜內門化學工業公司、美國杜邦公司以及瑞士汽巴嘉基和山道士等公司最為著名,在國際染料市場上,這些外國化工企業與皇家製堿公司、蘇鬆紡織公司、江南紡織公司等本土大型化工企業同台競爭,激烈的爭奪著國際市場份額。

橡膠分支領域,

由於漢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原料生產國,具有原料成本優勢和技術儲備優勢,

因此,在1884年以後,初步成形的漢國橡膠工業已能生產膠布、膠鞋、膠管、膠板及一些日用品等。這些橡膠產品憑借產品價格優勢和稀缺性,迅速搶占國際橡膠產品市場,進而推動了以皇家橡膠製造公司、洛州橡膠產業集團為首的本土大型企業,走出國門,完成由本土國營企業,到國際大型托拉斯企業的轉變。

至1889年,本土橡膠企業占據的國際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四十二,初步形成壟斷性格局。

純堿工業領域,

1876年,漢國政府利用引進的索爾維法,在本土建立皇家製堿公司,從事純堿等化學產品的生產工作。

1886年2月,皇家製堿公司完成對索爾維法的技術改進工作,使得大規模生產以後,每噸純堿的價格由52漢元降到28漢元。

純堿價格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皇家製堿公司生產的純堿力壓德國拜耳公司,成為國際純堿市場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但是受限於歐洲列強國家對國內市場的保護,純堿並沒有像橡膠、膠片等稀缺性或者細分性工業產品一樣,得到與歐洲諸國同行業公司公平競爭的機會。

1887年之後,漢國公司占有的國際純堿市場份額停滯不變,而德國拜耳公司、英國卜內門化學公司等企業,則利用歐洲諸國間的貿易協定,得以快速占領歐洲市場份額,不斷縮小與漢國純堿製造企業的銷售差距。…………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