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和學校的創業中心正式簽訂了讚助合同,並且讓財務先給學校轉款200萬的讚助費。
為此,蕭銘還得到學校創業中心優秀校友和優秀企業家的稱號。
兩個紅裡透金的獎狀送到了蕭銘的手裡,蕭銘也是相當無奈。
這就是夏國的國情,彆看江城大學那麼大,其實在很多領域是相當缺經費的。
國家的教育和科研經費一般都向重點教學和科研領域傾斜,一個學校也就那麼十多個重點項目。
彆的專業和項目就要學校和老師自己想辦法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校企合作。
彆說蕭銘在這裡讚助了200萬,就是讚助了20萬,也是兩個紅裡透金的獎狀。
拿到獎狀後,蕭銘怎麼覺得自己掉坑裡了。
不過學生們可不這樣想,他們看到了苗葉麗和李亞飛的成功,卯足了勁想在這上麵努力一把,說不準盤古科技下一個投資的就是自己呢?
蕭銘帶著證書和獎狀在創業中心和老師學生們胡侃了半個多小時,下課了。
李亞飛堅持要請蕭銘吃晚飯,被蕭銘拒絕,因為錢怡那邊打來電話,夏國知名的量子物理方麵的專家名單和他們的詳細資料已經列了出來。
蕭銘得馬上去光耀大廈看看情況,他向李亞飛揮揮手說道:“下次再約。”
光耀大廈,盤古科技總部。錢怡拿著平板找到蕭銘。
“人數統計出來了,全國從事量子力學研究的專家總共112人,除了品行不端正的,例如抄襲論文、亂搞師生關係等,總共人數隻有46人,一百人都不到。”
錢怡補充道“我這裡說的專家是專門從事量子力學研究並且有研究成果的專家,並非教授量子力學的一般教師,如果說教師那就比較多了。”
錢怡分析的很有道理,教授量子力學的老師很多,普通大學物理就會有小部分的涉及,而真正研究量子物理專家教授實在是太少了。
“100人都不到!”蕭銘驚呼一聲,在蕭銘的概念中人數至少應該有萬人以上才比較合理。
量子力學應該屬於基礎類自然學科,關係到人類未來科技的進步。基礎類自然學科的進步才能讓人類科技進步。
為什麼人們感覺夏國封建時代兩年多年,科技進步相當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這兩三百年,人類科技進步神速?其中的原因就是人類自然學科的進步。
“就這麼多!我們甚至連三本和專科院校的教授以及民間科學家都考慮了。”錢怡聳聳肩說道:“夏國科技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地方不是什麼5產業也不是航天器和導彈,而是基礎類學科。”
錢怡舉例子說道:“數學、物理、新材料、生物等等這些基礎自然學科,我們和世界有相當大的距離。
我們的高鐵可以號稱世界第一,但是高鐵軌道用的螺母我們要進口東洋的,自己製造的質量怎麼都無法達標。我們的航天器可以飛奔月球,但是其中的一些傳感器,國外對我們禁運我們無可奈何也隻能選擇走私,自己就是沒那個技術。”
錢怡補充道:“基礎自然學科不達標,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