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說道:“其實是意識到了,隻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研究數學和物理學能夠賺多少錢?研究蓋房子、做互聯、做金融才賺錢!”
錢怡噗呲笑了一聲,將平板遞給蕭銘說道:“你先看看,需要多少人?我們想辦法將他們弄到公司來。”
蕭銘隨意點開一個人的資料仔細查看,心中猶如一塊石頭堵在那裡。
徐利民,男,53歲,水木大學物理係畢業,餘杭大學物理學教師,注意是教師不是教授,從事量子力學研究三十餘年。
這三十餘年,徐利民發表的論文寥寥可數,因此還是講師,沒有被評定為教授的職稱。
但跟奇怪的是,徐利民連續十年被學生們評定為心中最優秀的教師。
餘杭大學的講師待遇是什麼?
每個月000左右到手的工資,住學校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福利房。
000元到手,加上年終獎也就不到二十萬,蘇杭這樣的大城市,徐利民將積蓄全部投入到實驗後過得相當清貧,彆說置換住房了,他上下班還騎自行車,而那些比他年輕二十歲的教授們早就開上了奔馳寶馬。
這三十年來,徐利民就研究一件事,量子的自旋效應。
徐利民為此發表了僅有的兩篇論文,但是因為多種原因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沒有重視就沒有研究經費,沒有研究經費就隻有自己投入時間和金錢研究,徐利民越來越窮,快要窮死了。
“這人可真夠慘的!”蕭銘簡直不忍直視,水木大學畢業高材生,在學校混了幾十年還是這種水平
錢怡感歎道:“很正常啊,沒有論文就沒有職稱,沒有職稱就找不到研究生,拿不到研究經費,然後繼續沒有論文,惡性循環。”
蕭銘比較感興趣的是徐利民的研究成果,他在五年前發表的一篇沒有受到重視的論文,關於量子自旋效應的。
徐利民希望通過研究量子的自旋效應將量子物理學和宏觀物理學之間的橋梁搭建起來,並且似乎已經找到了物理學中間的那座島嶼。
蕭銘心中還是比較震撼,因為徐利民的研究成果比較符合潘沙星的物理學定理,也就是說徐利民接近了量子物理學的真理。
“人才!在學校做講師可惜了,反正學校都不重視這樣的人,給我要過來。”
“金錢?房子?官職還是女人?”錢怡相當調皮說道:“看你用什麼他?”
蕭銘笑道:“用真理!告訴他我們將建設全球作偉大的量子實驗室,他將在這裡探索他心中的真理。此外,我和江城大學那邊聯係下,要是他還是願意站在講台上,江城大學物理學講台,一定有他的位置。還有給他準備一套房,讓他和他的夫人一起過來,讓他在工作時沒有後顧之憂。”
這個人,蕭銘要定了。
“成了。”錢怡在平板上畫個圈,說明這個人被看上。
“還有更慘的你看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