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還真的沒有說錯,徐利民的團隊按照實驗指南進行操作沒有問題,但是將實驗詳情轉化為理論知識,的確還差那麼一兩點東西。
蕭銘和徐利民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修改論文,在對“色心”(“電子坑”)的描述上尤為詳儘。
此外,蕭銘還和研究團隊一起用超級小初探索出碳化矽晶體折疊結構和捕獲電子之間的數學關係,並且建立了輻射量、維度、色心、電流四者之間的數學公式。
建設性的提出了色心常數k。
色心常數k是一種半導體材料能夠被人工雕刻出最大的色心數,和半導體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質有關,和你用什麼工藝什麼技術無關。
數學公式和色心常數的提出將會對未來微核物理產生極大的影響,隻要研究人員沿著論文的這條路去走,就會發現和利用更多的微核材料,生產性能更加優異的微核電池。
有團隊的研究人員對論文的發表提出了擔憂,他對蕭銘說道:“老板,我們將理論性的東西發表出去,如果被其他研究機構模仿抄襲怎麼辦?被人也能夠做微核電池,我們的電池還有競爭了嗎?”
這個問題不用蕭銘回答,徐利民樂嗬嗬說道:“理論是理論,實踐操作是實踐操作,等其他物理實驗室擁有咱們的技術,一百年過去了。”
徐利民說的是實話,能夠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際,他敢肯定除了盤古科技以外,全球全人類任何實驗室都做不到。
畢竟試驗論文隻是是論文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數據,最核心的地方是無法展示的,即便展示了依照現在人類的技術,也沒有辦法做到。
這是技術代差問題,是類似於將電腦設計圖交給魯班,魯班也無法作出電腦的問題。
鄭璿雨在閒暇之餘也會來到物理實驗室為蕭銘等人下廚做飯。還彆說,這也是蕭銘第一次嘗到鄭璿雨的手藝。
一周之後,鄭璿雨就在吐槽道:“彆人做科研要瘦好幾十斤,你怎麼忙碌了兩周還胖了不少。”
蕭銘忍俊不禁,“你是在批評我寫論文不用心,還是在誇你自己手藝好呢?”
鄭璿雨笑道:“我是在誇獎你,你這個人打得粗,吃什麼都長肉。”
一旁的徐利民差點笑出聲來。
蕭銘揉了揉鼻子,說道:“這話聽著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怎麼那麼彆捏呢。”
鄭璿雨塞了一瓣橘子到蕭銘的嘴裡,說道:“是你論文寫多了,腦子該換換了。”
三月底,在鄭璿雨不得不離開之前,經過精心打磨的論文新鮮出爐——《碳十四微核電池以及放射性材料、半導體材料能量公式和色心常數的探索》
刷刷刷,三十一個字的論文標題出爐,通俗易懂,簡單明了。
論文的題目還是比較低調的,這是冠以“探索”二字。
不過內容卻一點都不低調,蕭銘已經能夠想到在物理學界和能源行業,這篇論文的價值不亞於是一枚核彈。
人類幾次科技革命都和能源有關,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因為瓦特蒸汽機的發明,上個世紀的科技革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核能的發現。
如果在微核領域有了重大突破,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國擺脫了對化學能源的依賴,那麼對人類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畫麵很美!
論文用中文寫作,用超級小初自動轉化為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