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實驗室的小女生們並不是每天都穿著無菌服在實驗室裡做培養實驗,小女生們還是有自己的小愛好和興趣。
比如拍攝紀錄片。
《牛肉是怎麼產生的》就是小女生們的傑作,為了拍攝這個紀錄片,女生們探訪了江城周邊大規模的養殖基地和農村裡農戶的養殖情況。
為了拍攝的真實性,女生們還廢了好些精力,深入行業內部,了解飼養牲畜的全過程。
紀錄片中清晰的展示了規模化養殖中,養殖戶為了追求牛肉的品質和產量,為生牛供應飼料、抗生素等。
夏國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牧場,也不是所有的牛都能夠吃到新鮮草料,肉牛關在牛棚裡,吃著飼料喝著抗病的藥劑,等個頭和體重達標了,一電擊一屠宰,就走完了自己沒有尊嚴的一生,成為居民桌上的美味佳肴。
供應肉牛的飼料和藥劑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但是符合國家標準就一定對身體沒有傷害嗎?
這應該是兩個概念。
小女生們的感情還是比較豐富,當拍攝到肉牛被電擊的場景時,還是忍不住有些難過。
不過自然法則就是這樣,死於屠宰場的牛和死於實驗室的各種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彆,都是在為社會的進步做貢獻。
紀錄片的上半部分結束於一盤被端上餐桌的牛肉,富含飼料、抗生素殘留物的牛肉被食客們吞進肚子裡,吃下去的一些有害物質又和人類的細胞和內環境相互作用,改變著人類細胞的基因表達。
以此產生的後果,或許是簡單的變胖了、拉肚子,也有可能是嚴重的對抗生素產生耐受性,還可能是體細胞出現基因表達的改變,最後出現三高、癌變等等。
人體健康和飲食、生活習慣都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今天你身體的不適或許真的是你昨天多吃了一塊牛肉。
記錄片的中間部分是則深入到傳統的農業,包括養殖業和種植業。
種田的土地、化肥的生產和農藥的使用,再到飼料的生產和人類對草場的掠奪,為了提高糧食和肉製品的生產效率,人類采取了各種極端的做法。
紀錄片的下半部分就來到了盤古科技的生命科學實驗室。
在無菌的實驗室中,實驗人員選擇了夏國農科院繁殖的最優質牛肉品種“農科一號”的肌細胞為樣本細胞,並從中提取了基因。
按照上麵部門的要求,盤古科技放棄了神戶牛肉,而是選擇夏國本土的牛肉作為初代樣本。
經過盤古科技實驗室對“農科一號”的肉質進行檢測,發現“農科一號”的品質早就超過了神戶牛肉。
在經過基因表達的調控手段後,“農科一號”改名為“江城牛肉”,它的肌肉組織開始在實驗室培養。
培養肉攀著高分子束管快速生長著,富含著營養物質的人工血清滋潤著細胞組織,整個環境乾淨、衛生充滿科幻感。
另一邊,已經完成生長的牛肉組織在純工業化的模式下,被取出、包裝最後走向市場。
紀錄片被掛在了盤古科技的官方網站和官方微博上,在各大影視平台也同時上線。
盤古科技微博的粉絲已經超過了兩千萬,紀錄片一掛出來,網友們懵了。
“盤古科技這是要做什麼?倡導環保,還是倡導素食?”
“你們難道隻看了紀錄片的前麵,沒有看後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