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未來農場(1 / 2)

原本用於屠宰和晾曬肉類的工廠在三天內被迅速翻新成為無菌培育車間。

車間內部是立體式培養架布置。

培養架為半米一列,每列高兩米,分為兩層,每層為高一米,長、寬30公分的立方有機玻璃。

目前按照程序模塊,培養架培養的肉的種類可以調整,可以按照肌肉密度、脂肪密度、甚至是否產生骨骼等進行調節,例如調節為裡脊、上腦、肋條等。

一根細長的高分子束管從上往下貫穿上下兩個玻璃箱,玻璃箱中浸滿了培養劑——人工血清。

實驗室人工血清和動物實際產生的血清成分有一定的差異,血清中含有盤古科技研製的乾擾劑,乾擾機的目的是加速牛肉組織的生長,而乾擾機的劑量由超級小初進行控製。

在批量生產的過程中,培養劑是模仿血液,隨時保證其中的營養和氧氣充足,因此培養劑是循環使用的。在工廠的末端有過濾設備,會將細胞、組織代謝的廢物收集起來,將新鮮的物質添加進去。

在設備的設計上,高思綺還考慮了未來植物類作物的培養,因為肉類組織代謝的廢物正是植物組織代謝的營養物質。

在玻璃容器中,一個個的原代細胞附著於高分子束管上,吸收營養後在愉快地生長著。

如果按照原代細胞培養的模型,細胞的代數增多以後,會相互抑製導致部分細胞死亡。

但是實驗室在基因的表達調控上做了手腳,引入了端粒無縮減技術,可以讓細胞在培養器中按照2的n次方無限增殖。

增殖的代數被小初監控,當每一塊肉達到20斤重時,小初就會控製調節器調整培養劑的配比,讓組織停止生長,這就是收獲的時候,從培養到收獲的時間大約在兩周左右。

因為玻璃培養箱是可移動可拆卸式的,在收獲時能夠做到全機械化控製,將玻璃箱自動下降到架子下方的傳送帶上,隨後運送到收獲車間。

收獲車間,培養箱會首先將其中的類血清培養液排乾,牛肉會隨著束管被抽出來,抽出來的一瞬間,束管被剝離,牛肉被真空袋包裝,最大程度保證了牛肉的新鮮和衛生。

抽了真空的牛肉可以立刻送到超市或者集市銷售,也可以送到凍庫冷藏。

整個過程除了幾名技術人員以外,全程由人工智能小初控製,沒有一名工人。在人工成本暴漲的今天,這是相當節約成本的做法。

小初很快算出了工廠的運行成本,如果不計算夠買工廠、土地、添置設備等費用,隻計算生產工程中的費用和技術人員的工資,每斤牛肉的成本為七元。而且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大,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來到每斤牛肉五塊左右。

生產速度快、成本低、安全、健康是工廠規模化生產的代表。

蕭銘這段時間在盤古科技園區指導總部大樓最後的裝修和設備儀器安裝等工作,但隻要一有時間就會到明輝食品廠查看生產進度。

第一小批次,一噸牛肉下生產線後,蕭銘讓工人將其運輸到般若村和盤古科技總部。

“公開對大家說明這是咱們的新產品,讓食堂添加到每天的食譜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