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笑了笑說道:“不過我們不包食宿,要是大家願意,可以在未來工廠外的小廣場處搭建帳篷。“
小張這本來就是玩笑之話,哪兒知道路透社的記者還是認真了,記者們為了弄清楚事實真香還真的在工廠外的小廣場安營紮寨。
對於路透社的記者,小張也是服了。
大米生長的周期之中,路透社的記者被允許每天進一次工廠拍攝大米的生長狀況,從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一個個細胞到最後的大米顆粒。
每一天一個階段,路透社的記者還真的將其記錄了下來。
當看到未來糧食工廠第二次收獲大米的時候,路透社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工人們將大米從玻璃培養器皿中卸下來的盛況時,雞皮疙瘩從頭麻到腳。
他見識到了人類農業史上最偉大的盛況,見識到了人類農業從田裡耕耘到工廠量產的革命性變化。
路透社的記者當即就評價道:“夏國將擁抱未來!”
當天路透社的就以頭版頭條報道了盤古科技未來農業收獲大米的情況。並且評論道:“盤古科技徹底解決了糧食問題,這對整個人類來說有重要意義。截止2020年,全球生活在平困線以下的人口有15億人,當人類正在輸掉和貧困的戰爭時,盤古科技或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
路透社的報道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彆看歐洲的國家比較發達,但是吃飯問題在歐洲也是個大問題。
特彆是在西亞地區和東非地區發生戰亂,不少難民湧入歐洲之後,歐洲本地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急劇增加。
“我們或許應該引進盤古科技的未來糧食工廠,重整咱們國家的農業大國地位。“法蘭西的網友看到了報道之後,評論道。
“難道你們沒有看到盤古科技在東歐地區建設的培養肉工廠嗎?當地的居民已經吃到了鮮嫩的牛肉!“
“強烈建議盤古科技在歐洲建立未來食品工廠,幫助我們解決難民的吃飯問題。“
“如果糧食問題真的能夠得到解決,那麼夏國的發展將迎來一次重要的變革。此外,我認為米國對全球的糧食援助計劃將收到嚴重的挫折。“
“就看盤古科技是否願意讓自己的產能走向世界了。“
米國,農業部門,自從盤古科技出培養乳和培養肉之後就強烈關注盤古科技的動向。
這一次,盤古科技直接以未來糧食工廠的形式推出了成長周期短,單位產量高的大米,對世界糧食將有重大的影響。
而且根據盤古科技對外公布的未來糧食計劃,大米僅僅是計劃的一部分,今年還會大規模的在未來糧食工廠中推出小麥、土豆、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
如果說大米隻是東南亞國家的主食,那麼小麥、土豆和玉米則是世界性糧食,對米國的國家戰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六月初,按照人們對夏國糧食減產的預期,未來半年期貨糧食價格應該暴漲,但是因為盤古科技橫插一腳,世界多加機構糧食期貨的價格不漲反跌。米國華爾街的投資客更是輸得隻剩下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