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貧民英雄(1 / 2)

十二月二十七日,西方的聖誕節後幾日,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工作人員們抵達南安非開普敦,隨著計劃署抵達南安非的還有大量的媒體記者。在南安非當地人員的陪同下,計劃署的工作人員和記者們調研了盤古科技在南安非當地的糧食援助情況。

蕭銘本次也大方將糧食工廠的情況對糧食計劃署的工作人員開放。

蕭銘在法蘭西之行後居然沒有返回夏國,而是直接前往了南安非,這是西方記者們沒有預料到。

在盤古科技糧食工廠裡,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將生產成熟的小麥顆粒和玉米顆粒傾倒在運輸車中,這些小麥和玉米將被送往磨粉車間進行打粉,最後進入市場或者是流通向貧民區。

在工廠的其他幾組生產線,人們可以清楚看到,培養溶液中有一些淡黃色的組織的一片片的在溶液中生長著,這就是小麥和玉米的顆粒的組織細胞,隻是因為太小了,所以隻有連成片以後才能夠看見。

蕭銘是要讓糧食計劃署的工作人員們清楚的了解工廠糧食的生產總過程,所以展示了不同生長周期的生產線。

在另外一條生產線,小麥和玉米的顆粒正在形成,人們能夠清楚的看到這些顆粒。

顆粒之間的培養液已經非常少了,當培養液全部消失之後,小麥也就成熟了。

培養液的生產也加工也是較為複雜的工藝,培養液中含有農作物生產的必須元素也擁有促生長的微生物。

為了節約成本,也是因為南安非當地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培養液的工廠也建立在了南安非,這樣盤古科技生產的糧食價格非常低。

以小麥為例,現在北美地區小麥的離岸價格為220米刀一噸,而盤古科技的實驗室的小麥現在的成本為10米刀一噸,未來隨著糧食工廠成規模的建設以後,可以做到5米刀甚至1米刀一噸,或者更低。

在蕭銘的計劃中,糧食原本是不值價,隻是為了滿足人類正常生活和行為的一種必須物質。

在蕭銘的定義中,食物對於人類,應該像空氣對於人類一樣簡單,是無價也是容易獲取的。

盤古科技的成本低廉,這就是盤古科技能夠大量援助南安非,而米國的ADM公司不敢長時間大規模援助的原因。

這一次在南安非的糧食換資源計劃也讓蕭銘看到了未來和多個國家合作的模式。

如果盤古科技需要和哪個國家合作,隻需要在該國建立糧食工廠就行了。

全球兩百多個國家,能夠拍著胸脯說我吃飯已經吃飽了的國家畢竟是少數。

糧食計劃署的農作物專家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神奇的情況,小麥顆粒與小麥顆粒之間居然隻有一層淡淡的麥麩隔離著,沒有外麵堅硬的那層皮。

而市場上的小麥大部分是呈現粉狀或者是不太成形的顆粒狀,這裡的小麥是一顆顆的非常飽滿。

“這是夏國的小麥品種,營養價值更高,也方便在實驗室培養,非轉基因。”蕭銘在為眾人解釋的時候特意強調道。

“我們的糧食生產不受環境、地理、氣候的影響。”蕭銘十分坦誠的和糧食計劃署的工作人員談道:“我們的糧食工廠可以建在任何一個有人居住的地方。即便在環境最嚴苛的地方,例如沙漠或者高原,糧食成產的成本都比現在最適宜生產糧食的地方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