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昨夜還特地去找了諸葛亮,問這個想法是不是諸葛亮跟劉禪說的。
在知道不是後,這心裡頭就更高興了。
生子當如劉公嗣。
劉備的嘴角都有些歪了。
“謝父王誇獎,比起父王,孩兒這些事不值一提,要說功勞,俱是在左將軍跟趙將軍。”
“在孩兒心中,父王當年一無所有,白手起家,賺下如此大的家業,孩兒做的這些,隻是站在了父王的肩膀上。”
劉禪當即開啟吹捧模式。
隻是老劉啊,你再這麼歪下去,都快成歪嘴龍王了,趕緊收收吧。
“謙虛是好,有時候也不必過於謙虛。”
“性子沉穩些也是好事。”
“孔明跟我說了,等過完正旦,便也要過去一趟。”
“羌人愚昧,不知耕種,糧草器具這些,為父會給你安排。”
“孔明亦是會帶上一些匠人過去,把你那納羅千戶所,給撐起來。”
說到這裡,劉備微微一頓。
“你那衛所製,倒是有幾分意思,孔明也很是欣賞,誇你有大才。”
“晚些時候,你去孔明那邊拜見一趟,好生聊聊關於這衛所製之事。”
比起軍屯驛置,其實劉備更加關心趙雲跟他說的衛所製。
屯田自用,閒時為農,戰時為兵,養兵操練,自給自足,閒時為農,戰時為兵。
雖有隱患,但從現在蜀漢的角度上來說,利大於弊。
劉備都能想象到,在對西羌不對的征服下,這樣的衛所製不需要多久時間,就能快速操練出兵。
幾萬人劉備不是很在乎,但幾萬兵這意義可就完全不同了。
蜀漢缺兵,也缺馬。
蜀中這地界,大規模騎兵不怎麼好使,也施展不開。
可若去打曹操,這騎兵就很重要了。
而且劉備還注意到一個事項,那就是田。
這些新開墾出來的田,都是屬於自家的,沒有被世家染指,二十萬畝小田,也不是個小數了。
年產足有百萬石粟米。
最關鍵的是,劉禪並非是以田租,而是以‘軍配’。
蜀中沃土千裡,天府之國,糧產自然豐富。
但劉備以仁德治國,田稅並不高,原先東漢是十五稅一,後來三十稅一,蜀漢要發展,因此取了個中間值,二十稅一。
當然,蜀漢的收入不主要在田稅上,還有鹽鐵,蠶桑等。
尤其是現在的直百五銖錢,這可比收稅來得更快。
反觀劉禪的衛所製,就太狠了。
屯田出來的糧食,全部屬於官家,隻按照人口標準發放一定數量的口糧。
剛開始的時候劉備都嚇了一跳,這屯田還能這麼玩?
曹操那邊搞民屯的事情,劉備也是知道的,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就這已經是搞得百姓怨聲載道,甚至很多官員都認為,曹操這是把百姓在當奴隸。
結果一看自家兒子搞的衛所製,好像曹操那邊都算仁德了。
後來一想,畢竟是異族,羌人那邊能有口飯吃,都算是不錯了,至少不會餓死。
這麼想來,好像還真能搞。
劉備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衛所製隻能在異族用,蜀中沒辦法實施。
但是劉禪僅十二歲,能想出這般製度,用天賦異稟都難以形容。
世人都說曹操的兒子曹植多麼聰明,什麼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
現在看來,吾子比那曹植,可要聰慧多了。
詩才之道,小道爾。
想到這裡,劉備的嘴更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