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可沒有未成年不得飲酒的規矩。
黃酒的度數不高,也就十來度左右。
不過劉禪知道,黃酒入口綿軟,易下口,後勁大。
喝的時候沒啥感覺,後邊就暈乎乎了。
“來,世子,共飲此杯。”
說是杯,其實是碗,劉封端起酒碗豪邁說道。
劉禪也不客氣,舉碗後一口飲儘。
“好酒量。”劉封讚道。
仆從在旁邊倒酒。
劉禪搖頭道:“我可沒兄長這般豪氣,且是年幼,不甚酒力,可不敢多喝。”
“一碗兩碗或是無礙,若三碗下來,怕不是要醉了。”
“這回去後,父王一見便知,我自個倒無礙,若連累了兄長,可是罪過。”
聽到這話,劉封也不敢勸酒,還瞪了一眼仆從,責怪其給劉禪倒酒太滿。
“世子慢飲即可,可不能貪杯了。”
劉封趕忙說道。
這一來二去的,兩人關係暖和了許多,多少是掛著兄弟名義,劉封也感覺劉禪跟自己性格相投。
劉禪問道:“我在宮中,似聽父王有責備兄長之意,不知兄長哪裡惹怒了父王,待我回去後,也好為兄長解釋一二。”
劉封聞言,也沒多想,他以為劉禪不知道自己的事情。
當下愁眉苦臉的說道:“不必勞煩世子了,是我犯下大錯。”
“當時關將軍水淹七軍,威勢正濃,隨傳令上庸,命我與孟達領兵前往。”
“恰逢上庸初定,人心不齊,多有隱患,我與孟達商議後,遂決定先行安定上庸,再行領兵助關將軍一臂之力。”
“誰知...誒,那東吳狗賊,背棄盟約,以至於關將軍身死,我跟孟達未能及時領命,當是犯了大錯啊。”
關羽丟荊州,這事確實怪不到劉封跟孟達的頭上來。
因為關羽發令讓劉封跟孟達出兵,是在關羽圍樊城、襄陽時,而不是敗走麥城之際。
這跟演義不同,演義裡孟達還挑唆了劉封,曆史上沒有這些事情。
當時的情況下,劉封跟孟達考慮到上庸的局勢,認為沒有必要出兵。
那個時候,局勢對於關羽來說優勢極大,沒人會想到東吳背刺,關羽兵敗,甚至身死。
實際上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就算是劉封孟達出兵,能救援到關羽的可能性也很低。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假節鉞的關羽發令,劉封孟達抗命,這都是大罪。
劉封當時不出兵,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欺淩孟達,就是想獨占上庸三郡,從而獨攬大權,執政一方。
劉禪聽完後沒有作多評價,調劉封回來,本來就是他跟劉備請求的。
之所以會考慮到用劉封,主要還是以為在曆史上,孟達叛變後給劉封寫勸降信。
信裡說了劉封不承羽命之罪,還說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如果劉封願意歸附,地位與他相同,受到三百戶的封賜,棄蜀歸曹,繼承羅侯家族的香火,不算背親叛族,也不算叛亂。
這樣可以恢複自己的姓氏,從情理上也能說得過去,還沒有生命的危險。
其實這確實是劉封最好的選擇,但劉封還是堅持不降,最後兵敗回成都。
早先劉備沒打算殺他,但諸葛亮覺得劉封性子野,易世後掌控不住,阿鬥平庸,恐會威脅其地位。
與其讓劉禪背負弑兄的罪名,不如就趁現在處決了他。
後來劉備知道孟達勸降的事情,這才後悔流淚。
這也是劉禪覺得劉封還可以用的原因。
“不知父王如今如何責罰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