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夢溪不是很在意《小時代》,大浪淘沙,再怎麼牛逼,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總歸有成熟的一天。
電影本質上內容產業!
不是什麼互聯網+客戶就能推翻的。
他現在很忙,《長城》進入到籌備的最後階段,馬上就要開拍了!
不過呢,還得先接受個專訪——畢竟戛納最佳導演。
有不少專訪類型節目想邀請他,被他拒絕了,還是坐在公司,一邊喝茶,一邊吹空凋舒服點。
這次來采訪他的是《人物》。
還是那個揭露王大師的張寒。
第一個問題問的就是合拍片,也就是《長城》…
“其實《長城》這個項目是他們提出來的,我們參與一下…我們覺得現階段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市場。”
“合拍片很難出彩,考慮到中國的受眾和市場,中外合拍片往往會采用“套層模式”,在影片中通過穿插中國文化元素鏡頭、主要劇情之外的中國演員戲份,以及中方場景、時空上的蜻蜓點水,實現中西不同語境的連接,但事與願違,常常讓人產生違和感。”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不需要解決,一個現代化的故事,沒有曆史背景的要求,也沒有中西文化差異,這種類型的故事拍好了,全球都會受到歡迎,我們當時覺得適合這種類型的要麼是動作片,要麼是驚悚、科幻片!所以,定了《長城》…但是好萊塢的團隊我不喜歡,就把他們趕出了項目,我自己做!”
“聽說原來的劇本是老外幫助中國人打怪獸?”
“對,就一部俗套的爆米花電影,我看了劇本,第一反應就是垃圾,人物不成型,劇情俗套,你光砸特效有個毛用!”
“那你對《長城》有什麼期待?”
沈夢溪回答:“做成一部合拍片標杆,就是須要具備一定的元素。”
頓了頓,他補充:“現在所謂的合拍片,投點小錢,甚至有的連錢都不投,一個完全的美國故事加上點中國元素,帶上一個中國演員,這就叫合拍片了?這是非常可怕的。從兩個方麵把中國電影擠到邊緣了,一個是大量資金流走了,還有就是我們市場空間被擠占了,它理所當然以中國影片的身份在最好的檔期占了最長的時間。”
“《狩獵》拿了戛納最佳導演,我覺得你好像沒怎麼慶祝?”
沈夢溪歎了口氣:“其實,我真的不在乎拿不拿獎,不是裝逼,發自肺腑說得!”
張寒趕緊問:“怎麼講?”
“…其實吧,西方諸多的電影節,柏林也好,戛納也好,拿不拿獎又到底有什麼要緊呢?對於影迷來說,喜歡看大片的,可以去擁抱好萊塢;喜歡看藝術片的,影史上有數不清的經典,《狩獵》沒有那麼大的影響!最多也就給喜歡我的影迷增加一些談資…對中國電影而言,也沒有多大意義!”
“而且,說實話,《狩獵》的戛納行,隻是衝獎環節的一部分,我們不是為了在戛納拿獎,才拍的電影!隻有在商業化的市場中找不到位置的人,才會去尋找藝術性的題材,得個獎,引起彆人的注意,所謂為了電影節而去拍電影!”
“在國外拿一個獎就能在名聲大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主流電影市場永遠是商業為王…”
“你剛提了衝獎環節?”
“…衝獎的目的是什麼?還是借助獎項的影響力賣票房啊!”
“我是製片人,讓我在麵向本土大眾的電影和一部適合走出國門的電影,那我肯定選前者。電影,本就是應該服務本土觀眾,而不是為了迎合國外觀眾而拍片。要不然拿那麼多獎卻在本土被罵的體無完膚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