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升職記》全本免費閱讀
除夕那天,竹清在申時下值與竹溪一同出了王府,竹溪嘰嘰喳喳地說道:“竹清,你就與我家去,我娘親今天沒有當值,與我嫂嫂在家裡做好吃的哩!”
“用罷年夜飯,咱去東橋那邊頑去,我們一家子都去呢,你是我姐姐……妹妹……”竹溪小臉糾結,到家了也還沒想清楚。
她娘親袁續花袁娘子正在家裡使著力氣揉麵團,一瞧自個兒女兒的模樣,就笑了笑問道:“這是怎的了?臉鼓成包子臉了?”
竹清先是把路上買的年禮遞給竹溪嫂嫂,隨後逐個喊人,“袁娘子,石哥兒,陳娘子。”
竹溪嫂嫂姓陳,喊陳娘子也合適。
隨後她解釋,“竹溪在想叫我姐姐還是妹妹,想不明白就這樣了。”
“姐姐妹妹都成,你們各叫各的。”袁娘子說,竹清與竹溪感情好,她也樂意。
在院門口玩小炮仗的浩哥兒噔噔噔跑進來,扯了扯竹清的衣擺,虎頭虎腦地說道:“姑姑,你沒有叫我。”原本他是想喊姐姐的,不過她是姑姑的密友,他也就一同喊姑姑了。
“呀,姑姑漏了浩哥兒,浩哥兒除夕快樂。”竹清很喜歡竹溪的小侄子,可愛的緊,她從袖口裡摸出一個荷包,說道:“喏,這是姑姑給你的禮物,拿著吧。”
她還小,也不說這是紅封。
浩哥兒雙手接著,奶聲奶氣地道謝,“謝謝姑姑。”旋即,他又看向自個的親姑姑竹溪。
教浩哥兒這麼一看,竹溪就叉著腰,佯裝生氣地戳了戳他的腦袋,“好啊你,淨瞅著姑姑的荷包了是不是?”說罷,她拿出一個金鎖,戴在浩哥兒脖子上。
陳娘子剛放好禮物,出來一看,臉上嗔怪道:“去年才買了兩個銀鐲子,這就夠了,今年怎的買這樣金貴的首飾給他,教他一會兒得意起來了。”
雖是這般說,但是陳娘子臉上是笑著的,小姑子能與兒子買貴重東西,證明感情好,她巴不得他們一直這樣呢!
“這值當什麼,等明年兒,我給浩哥兒打個金項圈,鑲玉石的那種。”竹溪擺擺手,又轉了個圈,“這身織銀的衣裳還是嫂嫂你買料子做與我的,我還沒得意呢。”
正是陳娘子對她好,她也對小侄子好,感情都是相處出來的。
“你們兩個頑兒去吧,喏
,這裡買了那種一筒一筒的坐炮,拿去頑。”袁娘子揉好麵,又吩咐兒媳熱鍋倒油,預備著炸丸子。
“好,那我們與浩哥兒一齊頑,用飯了叫我們。”竹溪拉著竹清出去了。
“這坐炮灰撲撲的。”竹清說,她手上的坐炮其實很小個,口子與喝茶的茶盞差不多,高度麼,大概七厘米,與她想的那種衝天炮完全不一樣。
“這是最下等的坐炮,十五個銅板一個,最貴的……浩哥兒,最貴的多少銀錢?”竹溪問。
彆看浩哥兒人小,在這些事情上可是說的頭頭是道的,“最貴的,包裝最好哩,像那種燈籠一樣,貼著好看的圖案,好大個的,嗯……有浩哥兒膝蓋那麼高,一個就要幾兩銀子。”
浩哥兒倒是沒有教長輩們買給他,幾兩銀子,也不是他頑的,他頑這種就很好了呀。
竹清親手點燃了一個坐炮,過了一會兒,隻聽“嘭”的一聲,半空出現一個耀眼的焰火,寒冷的空氣中飄著一股子火藥的味道。
“好好好。”浩哥兒並幾個小蘿卜頭擱旁邊鼓掌。
玩罷炮仗,院門口進來兩個男人,一個年長些,一個年青些,模樣有些相像。
竹溪喊道:“爹,哥哥。”
“誒,來,爹給你們買了好東西。”他從懷裡拿出一個舊舊的羊皮小包,裡邊裝著三根金釵,金釵上邊還雕刻了花紋圖案。
一根給竹溪,一根給了竹清,竹清接過,連忙說道:“伯父,這太貴重了。”金釵不算重,但也是實心的,這麼一根就得五六兩銀子。
“這妨礙什麼事,你和竹溪頑得好,我也當你是半個女兒,買給女兒的,你就收了吧。”馬管事說,他是幫著王妃管鋪子的掌櫃,也攢了一些銀錢,更不用說今年王妃有孕,賞錢厚了幾分,為著家人買東西,不虧。
再說了,他冷眼瞧著,外邊天災人禍頻發,物價上漲,都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他買些金子做的物件藏家來,有什麼事也能用得上。
馬管事一邊慈祥看兩個小娘子幫著對方戴金釵,一邊摸了摸自個的胸膛,他置辦的金銀貨,還在。
竹清剛戴好金釵呢,就聽見裡邊傳來袁娘子的嬌喝聲,“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買恁貴的……”
她倆進門幫忙端菜,竹清暼了一眼,袁娘
子轉個身的功夫,摸了頭上的釵子不下三次,歡喜著呢!
菜式很豐盛,五個肉菜兩個素菜一個湯,炸丸子、年年有魚、紅燒肉、糖醋排骨、紅燜豬蹄,素菜是一碟清炒小白菜和辣黃瓜,湯則是自家養了一年的老母雞煲的雞湯。
彆看他們一家生活不錯,但是雞鴨鵝什麼的,在後邊也是養著的。
馬管事作為一家之主,站起身,舉著小小的酒杯,說道:“新的一年,咱家齊聚一堂,不求來年大富大貴,隻求個個都平安健康。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朝朝暮暮,歲歲平安。”
“好。”餘下的人也跟著起身,竹清一口悶了,大文朝的酒度數都不高,不咋醉人,一杯下肚,紅臉都沒有。
言罷,開始動筷子,馬家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袁娘子取笑他,“年年都是這幾句話,也沒個新鮮玩意,我看明年清姐兒來我們家過年,還要再聽你的老三樣,耳朵都得起繭子咯。”
“我不就學到了這幾句,再多的,等浩哥兒上學堂了,家來告訴爺爺。”馬管事一杯接著一杯,好不快活。
竹清沉浸在這祥和的氛圍裡,外頭鞭炮聲不斷,屋內暖洋洋的,桌上的飯菜散發著香味,她細嚼慢咽地吃著,時不時地插個嘴,倒也完全融入了馬家裡。
用罷飯,馬管事、袁娘子、馬大哥和陳娘子都親手給了紅封,竹清接著,又道了謝。
袁娘子拉著她的手,“傻孩子謝什麼,都是應該的,你叫我一聲袁娘子,就是咱家的人了,不怕你笑話,我一看你,就覺著親切。”
竹清感受到袁娘子的親昵,自然也說好話,這一來一回的,感情就上去了。
雖說袁娘子的做法不全是真情實感,也有幾分算計在裡邊,不過她與他們一樣,都想交好。
馬管事在一旁看著,也笑了,閨女兒有個能乾的姐姐在王妃身邊伺候,這是求也求不來的好事兒。
如此這般,竹清與馬家一大家子一齊出門了。
街道上車馬蜿蜒,華蓋如雲,遊人如織。
小孩兒都被家中長輩放在肩膀上,現在拐子可猖獗,特彆是災民難民多,他們一拐走孩子,餓上十來天,餓瘦孩子,謊稱是流民,就把孩子帶出去了。
“你們可彆離得太遠了,一會兒被衝散了。”袁娘子囑
咐道,她一手牽著竹溪一手帶著竹清,說道:“你們是不知道,像你們這般模樣端正的小娘子,可是拐子的最愛,甭說遠的,就咱家後麵院子裡的一戶人家,就丟了個小娘子。”
說到這個,陳娘子也插話,“我記得,還是我嫁進來那年不見的,十五歲了,還有三個月就成親,結果除夕夜逛夜會,家人一個錯眼,她就找不到了。”
“報了官,你們猜怎麼著?”袁娘子自個解答,“一去官府,十來個人堵住,說小娘子大媳婦,小兒子大孫子的不見了,遭了拐子的手,再沒找回來過。”
這邊說著拐子呢,那邊人堆裡就有兩個慈眉善目的老人打量著竹清和竹溪。
“這兩個不錯,賣去青樓楚館,價錢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