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樓一號會場。
張碩麵色平靜的站在台上,掃視了下會場裡的人,其中有期待、有審視,但大多數都不在意,甚至根本沒抬頭。
學者做報告,都是如此。
當碰到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多數人甚至都不願意禮貌的看一眼,最開始上台的博士生得到的待遇是最好的,因為他是第一個,上台的時候,還得到了掌聲,隻是他講的成果內容,實在很難讓人提起興趣。
第二個博士生就差了一些。
現在則乾脆就是冷遇了,彆說是禮貌性的掌聲了,好多人都根本沒有抬頭看。
張碩依舊表情平靜。
他操作電腦把主算法框架圖投影到熒屏上,帶上禮貌性的笑容開口道,“大家好,我叫張碩,來自蘇東大學。”
“我的研究報告是,‘中心錨點連線分析數據模擬偏差’!”
不少人聽到報告的名字,帶著疑惑的抬起了頭。
他們的反應和廖振宇、田桂林差不多,覺得分析實驗數據的研究對博士生太大了點。
然後就抓住了重點——數據模擬偏差?
數據和模擬的偏差?
張碩沒有理會台下的反應,而是直接解釋道,“這個標題說出來,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我就先講解一下。”
“簡單來說,就對粒子對撞實驗的現實情況和模擬情況做對比,來分析實驗和模擬的偏差。”
“這種偏差是多方麵的,包括爆發粒子逸散、能量逸散、能量損耗,等等,而外界乾擾、檢測技術、設備精度以及能量極值控製等,都會讓真實的實驗和模擬的理想狀態存在偏差。”
“我的研究就是分析偏差!”
話音剛落,會場裡頓時傳來鬨哄哄的討論聲,“還真是分析實驗和模擬的偏差?那怎麼做?”
“我剛才還以為想錯了,沒想到是真的。這種研究有點太大了吧!”
“想做出來,感覺不太可能啊!”
田桂林是實驗組特邀的評審,他坐在一排靠右的位置上,聽到其他人談論笑道,“當時交研究報告的時候,我就在場。我和廖教授一起討論過,這種研究根本不是博士生能完成的。”
“彆說是博士生了,麵上都不夠格,最低也是傑青,甚至是一個機構傾儘全力才能完成的研究!”
旁邊人馬上問道,“也就是說,他的研究沒完成,或者有問題?那你們找到問題了嗎?”
田桂林搖頭笑道,“報告隻是介紹,內容太少了。現在我們做評審,不就是要找問題嗎?”
第一排中間。
高洪利院士擰著眉頭問向劉燁,“蘇東大學,是你們B區的研究,你知道嗎?”
劉燁點頭,“羅勇軍教授找我申請過實驗模擬代碼,我當然感覺頁內容很新奇,對比實驗和模擬,之前沒有人做過。但是,內容太大了。”
“方向確實很有意思。”
高洪利做了個簡單的點評,繼續道,“聽聽吧。”
很多人都覺得內容新奇,也想聽聽具體是怎麼做的分析,但對於研究本身就不看好了,認為一定存在某些問題。
張碩很耐心的等在台上,直到議論聲稍小了一些,他才繼續道,“我所用的主算法,是以中心錨點出發,和臨近數據不斷做連線,最終連通所有的數據信息。”
“每連接一個點,就要以主算法程序,對於其數據做出評估判定。評估會給予一個特定的值,然後去比對模擬理想……”
這時候,好多人都支起耳朵認真的聽,還認真去理解投屏上的算法框架。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有些人是覺得研究很新奇,不管具體有沒有問題,但研究的方向、使用的方法,可能會給他們自己的研究帶來靈感。
科學研究,就是這樣的。
學術會議的重要意義之一,就在於給學者們提供麵對麵交流的平台,學者要相互交流,了解其他人的研究、開拓自己的眼界,才更容易找到靈感和方向。
有些人則乾脆抱著‘找問題’的想法。
實驗和模擬的偏差分析研究,隻是聽標題就知道有多複雜,粒子對撞可不是兩個球體的簡單碰撞,換到現實可以理解為‘爆炸’、‘爆發’,微觀中進行的撞擊,就連數據大多都是計算出來的,研究偏差的複雜性足以讓人大腦爆炸。
更何況,做研究的隻是個博士生。
一個在讀小博士……
……
張碩順著主算法框架圖一條條的講解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