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這個年輕人了不得啊!(2 / 2)

中心錨點連線算法是相對比較簡單的,隻要明白了大致框架就能理解如何連通所有的數據。

唯一要注意的,就隻是程序設計時考慮的是否全麵。

這和研究就無關了。

研究,是說明方向、證明能解決,是否能連通所有數據是程序的事情,是技術問題。

講解進入下一步--偏差評估。

當講到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台下聽的就更認真了,他們發現對比評估的方式非常巧妙。

實驗中產生關聯的數據,都會對應不同的評估方式,而不同評估結果又會相互對照,再以特定的算法進行修正。

這時候,有人已經反應過來,“最開始講的中心錨點算法,就隻是一個引子而已,具有可替代性。”

“研究的核心,在於偏差評估體係!”

“這樣的評估體係和算法相結合,可能會最大化降低數據分析偏差,其中蘊含的計算邏輯……”

“真是了不起啊!”

前排中間位置的高洪利院士一直在認真的聽,他順著講解進行思考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趁著講解的空隙,高洪利轉過頭對劉燁道,“這個研究已經超出了會議標準。”

“我到現在沒有聽出問題,也無法判斷具體有沒有問題,估計其他人也是這樣……”

他說著看向兩側。

評審們都在認真的聽、認真的思考,沒有一個臉色是放鬆的,說明他們和高洪利的感覺差不多。

他們沒辦法判斷研究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一個是因為研究太複雜,算法邏輯太複雜,另一個也和專業方向有關。

在場多數都是數學、量子物理、高能物理方向的學者,張碩的研究是數學計算機,又牽扯到複雜性理論問題,即便是有詳細的講解,但其中的邏輯還是繞的人頭腦發暈。

前排的評審們都被繞的有點暈,後排的博士生們就更不用多說,他們都根本沒有在聽,而是討論起了張碩,“台上是博士生?”

“他講的邏輯關係,怎麼這麼複雜呢!”

“後麵可能牽扯到複雜性理論吧?完全聽不懂、理不清了,從沒接觸過複雜性理論。”

“數學,還有這個方向?”

“我也想學複雜性理論。講專業東西的時候,能把人繞暈就感覺高大上啊……”

……

張碩連續講了四十分鐘,喝了口水稍微停了一下,就又是四十多分鐘過去了。

他講到了偏差評估的最後一個模塊。

這個模塊的作用是‘彙總修正’,也會在最後把結果展示出來,並得出一個‘比對偏差值’。

在講解完畢以後,他做了簡單的總結,“各個算法模塊的功能相結合,就能儘量的降低實驗檢測偏差,最後可以和模擬進行對比,分析出外在因素對於實驗本身的影響。”

他說著轉過頭麵向台下,“我個人認為,中心錨點連線算法相對還是複雜了一些,隻是分析小型的粒子對撞實驗,也需要大量的運算才能得出結果。”

“如果能研究出一種直接進行數字代入分析的算法,效率也許還能提升幾倍。”

最後說的是‘LBnt分析法’。

張碩就隻是簡單一談,旋即輕呼一口氣笑道,“以上,就是我的研究,謝謝大家!”

會場安靜了一刻。

很多人還在思考複雜的邏輯關係,才發現台上的年輕人已經完成了報告。

羅勇軍第一個反應過來,他站起來激動的拍手,劉成傑、高曉紅等認識張碩的人也跟著鼓掌。

很快。

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高洪利院士鼓了幾下掌,站起來主動和張碩握手,隨後拍著他的肩膀,“張碩,對吧?”

“我現在也不敢確定你的研究,尤其是那套偏差評估體係,是否形成了邏輯閉環。”

他說完滿心感歎道,“但是,我敢肯定,這個研究了不得啊!”

“你這個年輕人,也很了不得啊!”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