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粒子物理的盛宴!(2 / 2)

這也代表他們對於研究的重視了。

很多學者對於粒子對撞實驗的研究很深入,正因為如此,他們了解能量損耗問題的重要性。

在聽了張碩的報告後,他們仿佛看到了研究背後隱藏的一個物理大方向。

現在隻是不能確認而已。

如果把所有的粒子對撞實驗通通進行分析,並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那麼就可以確定能量損耗本身就是一個未知的物理發現。

同時,還可以以偏差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

發現有了,研究方向也明確了,後續就可以展開大範圍的實驗研究了。

那會成為粒子物理的一場盛宴。

……

張碩在台上連續回答提問,後續的問題就和研究無關了,而是和實驗偏差算法有關。

很多學者關心後續要怎麼繼續進行驗證,對於研究本身已經沒有什麼異議了。

當然,這個研究暫時是無法確定的。

主要是因為參照的數據太少,就隻有十幾次實驗的樣本數據,偏差分析算法也是計算中心的專屬。

其他團隊也希望能用偏差算法對實驗進行分析,來進行研究的進一步檢驗。

終於,報告結束了。

張碩回到了座位就被一大堆人追問,他們問的都是偏差算法、偏差度的問題。

如果有能進行實驗分析的偏差算法,他們也能夠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測定,並找出其中的問題。

這種研究很有潛力。

崔凱文和鮑賀星也被好多人圍住了,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神色,明顯很享受被學者們包圍的感覺。

他們是計算中心的研究員,到物理會議上被追捧感覺太好了。

那些圍住他們的學者,一個個可都能稱作是‘物理學家’。

他們呢?

無論去哪裡,都可能被稱為‘計算機工程師’……

“有成果還是要高調,直接宣布發現新的物理現象,比發布結果好太多了。”

“計算中心也能成為物理會議的焦點!”

“後續也會忙起來。”

等回去以後,肯定會有團隊找他們進行數據分析相關的合作。

同時,也會有很多團隊希望能溝通一下算法問題。

唯一可惜的是,小型實驗的偏差算法並沒有那麼複雜,隻要理好邏輯關係,認真做代碼很快就能完成了。

這種算法很快也不是他們獨有了。

當然,研究就是這樣的。

如果一個算法是一個機構獨有的,發布任何成果都不會被肯定,而粒子物理的研究牽扯的是物理理論而不是技術,‘算法壟斷’也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於此同時,來到會議現場進行采訪的媒體,已經把報道發了回去。

比如,《今日發布》記者周坤。

他上一次發回的內容是張碩和阿戈斯蒂尼合作研究被會議確認的消息,但新聞效果並不怎麼好,大概是因為學術內容太過於複雜,能聽懂內容的是極少數。

報道在國內發布以後,多數人也就是看一下,知道張碩和阿格斯蒂尼的研究成功了。

後續cp組會受到影響。

僅此而已。

絕大多數人連cp研究是什麼都不清楚,討論的內容都是張碩這麼年輕就完成了大成果。

至於成果是什麼……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某種算法”,具體有什麼用處就隻有專業領域學者才知道了。

現在再發回報道,周坤也希望能夠熱度更高一些,他取了一個震撼性的標題——

《張碩用數學確認新物理現象?世界為之震撼!》

標題報道一出來,頓時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很多人看了報道以後,都議論紛紛,“張碩用數學確定了新物理現象?”

“新物理現象,已經確定了嗎?發現新物理現象是不是要拿到諾貝爾獎?”

“這要是拿到諾貝爾獎就厲害了,他才20多歲吧?”

“研究出物理現象具體是什麼才會拿獎吧?隻是分析出來,應該拿不了獎。”

“話說回來,這個新物理現象到底是什麼?我看了半天也沒看明白……”

“同上!”

“頂!”

“樓主就是我的代言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