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可彆說是這知府貪贓枉法,這幾任知府都是好官。”
杜誨先生聞言點頭,心中暗自思量,這樣的設置,無異於將權力分散,雖名義上知府仍為一城之主,實則已是將治理之責分擔給了更多人。
馬夫接著說道:
“原本啊,這府衙是打算建得更為宏偉壯觀的,但燕王殿下有旨,府衙不應以大小論威嚴,更不應讓百姓心生畏懼。因此,便建成了眼前這般規模。”
“我是覺得燕王的話,很有道理。”
馬夫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燕王的敬仰之情。
侍女臉上還是有著不服氣。
她也是在皇宮之中長大,從小跟著公主識字讀書,見識怎麼會弱於一個車夫。
杜誨點頭道:
“府衙之名,不在其高,而在其治,官員之賢,不在其位,而在其心。”
官府之威嚴,非在於屋舍之大小,而在於民心之向背。
車夫在原地等待。
三人緩緩走向府衙。
門口沒有兩尊石獅子,隻有兩盆蘭花。
這個石獅子也叫門當,隻有皇族和官府才有資格擺放。
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叫做“戶對”。
“戶對”的多少與官品職位的高低成正比。
這堂堂府衙之地。
既無門當,也無戶對!
隻有在左側立著一塊石碑。
三人駐足在石碑麵前。
大門敞開著,兩旁並未設立護衛,隻有偶爾進出的人群,麵帶平和之色,沒有絲毫的拘謹與畏懼。
這樣的場景,與宇文璃淺心中所見的威嚴府衙不同!
她腦海之中突然崩出那一句。
“府衙不必造的高大,免得百姓害怕!”
杜誨看去石碑上的文字。
前文隻有短短幾個字!
“重在民生!”
“苟利於百姓,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天命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法!”
宇文璃淺她們二人之前來看過,知道上麵所寫文字。
“先生,這石碑上所刻文字,正是出自燕王所著的《治北政要》開篇。”
此書在燕地廣為流傳,雖然後半部分被燕王府視為最高機密。
可是這短短幾個字,她第一次讀來便覺得震顫人心。
難怪韓國和楚國會把此書定為禁書。
不畏天命,不畏祖法。
隻求民生!
杜誨用手摸了摸上麵的文字,深吸了一口氣道:
“這燕王真乃明君!”
“有開天辟地之氣象。”
宇文璃淺早先便知道,先生對陸沉的推崇。
一旁的侍女輕聲嘀咕道:
“是啊,一位潛心修道十載,卻對國事置若罔聞的明君。”
天下有這樣的明君嗎?
陸沉的十年修道,始終為儒家學派非議。
石碑之下,尚有幾行字跡!
“唯才是舉,不問出身!”
“亂世之中,不辨高門蓬戶之彆,不分貴胄草芥之異,更不視殘軀完璧之差,唯才是舉。”
杜誨閱後,目光愈發炯炯有神,隨即轉身,似是不願再踏入府衙半步。
“先生,何不深入一探究竟?”
他們都走了如此之遠,已經到了門口,何不進去看看。
杜誨輕輕搖頭,笑道:
“一國風貌,觀其民,再視其官,便可知其國運之興衰!”
“何須再看!”
宇文璃淺沉聲地詢問道:
“先生以為,這位燕王究竟是聖明之君,還是昏庸之主?”
杜誨答曰:“此問非我能獨斷,公主何不問詢於全城百姓,乃至整個燕地的子民,以窺全豹?”
宇文璃淺聞言,陷入沉思,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街巷間穿梭的行人。
杜誨問道:
“公主,你認為這陸沉是怎麼樣的人?”
宇文璃淺搖了搖頭,心中倒是想到,前半生耗儘英雄氣,後半生求仙問道!
杜誨緩緩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滋養萬物,而籍籍無名。
“儒家講究外王內聖,外表有著王者一般的氣質,施展王者一樣的治國才乾,內心有著聖人的德行和修養,內有聖人之法,這是自古君王,最高的評價。”
“曆史上的第一王朝,是那位力舉九鼎的霸王建立,雖強盛一時,卻因外霸中乾,僅曆二世便走向衰敗
。”
言及此處,杜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這位燕王治國,乃是外道內聖。”
“是為無為,而無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