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玉印(1 / 2)

漢中,陽平關。

此時的張魯正在和功曹閻圃議事。

閻圃向張魯稟報著巴郡傳回的消息:“師君,中郎將高沛目前已經移兵到了巴西,眼下縱使派遣精細之人往巴西一行,估計也很難成事。”

對於高沛從江州移兵到巴西的行為,他皺著眉頭續而說道:“成都方麵看來是知道我們的底細,清楚師君的部曲裡有不少巴郡人士,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張魯點了點頭,眉目間有些凝重,他吞並了彆部司馬張修的部曲,而張修的部曲裡有不少巴郡人,他原本打算利用這些人的關係網,派遣他們到巴郡作亂,但沒想到成都方麵早早的做好了提防,如今巴郡之事斷然不可為了。

“也罷,從巴郡通往漢中的米倉道艱難險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巴郡之事說起來無關大局,做不了就算了。如今最重要的還是陽平關,隻要陽平關在,漢中就穩如泰山。”

張魯放棄了派人擾動巴郡的行為,在巴西有高沛這位良將鎮守的情況下,派遣人到巴郡不過羊入虎口,他不會做這樣不智的行為。

他接著向閻圃問起了在走馬嶺上的新陽平關修築的情況:“新陽平關可有消息傳回。”

“如今新陽平關的地基已經弄好了,不日就可以築起城牆。”閻圃先是說明了新陽平關的情況,而後稱讚了李休一句:“李司馬為人著實精明強乾。”

聽到這樁喜事的張魯麵露微笑,對前麵巴郡已有防備一事所帶來的不快一掃而空。

閻圃對李休稱讚的話語,他也是認可的,李休並不是漢中人,而是南陽郡人,由於黃巾頭領張曼成占領了南陽郡,所以李休才舉族搬遷到了漢中。

李休謀略過人,才兼文武,而且在流民中很有名望,所以一到漢中就被他相中,任命為了軍司馬。

他在漢中推行天師道,廢除了朝廷的官職,自稱‘師君’,對於初學天師道的人稱為‘鬼卒’,虔誠信仰天師道的人號為‘祭酒’,祭酒可以管理地方政務,統領部曲,而統領部曲較多的祭酒,則為‘治頭大祭酒’。

比如他的弟弟張衛,就是一名治頭大祭酒。

但整個漢中有兩個人例外,沒有掛上天師道的職稱,而是繼續使用朝廷的官職,一個就是他麵前的功曹閻圃,閻圃作為他的第一謀臣,享有特殊的待遇,另外一個則是李休,擔任軍司馬的職務,從這裡可以一窺他對李休的厚待及看重。

“李司馬乃是南陽郡大族出身,學問是不錯的,武藝韜略也是不凡。”張魯順著閻圃的話同樣稱讚了一句李休:“有他負責新陽平關的築造事宜,我自是放心。”

這時外麵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高大的人影踏入了明堂中,來人不是彆人,正是張魯和閻圃剛剛談到的李休。

說曹操曹操到。

李休作為張魯手下的寵臣和能臣,可以不經通報就覲見張魯。

隻是他應該在走馬嶺上負責築造新陽平關的事情,怎麼突然跑了回來,張魯臉上露出疑問,懷疑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是新陽平關的修建遇到了阻礙?

踏入明堂的李休沒等張魯開口詢問,他的臉上堆滿了喜色,手裡捧著個匣子,向張魯賀喜道:“師君,大吉啊!”

“我在走馬嶺上督促匠人挖掘壕溝時,挖出了一枚玉印,這可是大吉的征兆,而且這枚玉印非凡,上麵竟是有一個天然的‘王’字。”

在聽到挖出一枚帶有‘王’字的玉印,張魯臉上的猶疑之色頓時消失,麵上出現錯綜複雜的神色,有些驚訝,又有些驚喜,他語氣激動,帶著些顫栗說道:“這可是祥瑞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