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玉印(2 / 2)

張魯身側的侍從接過李休手上的匣子,擺放到張魯麵前的案幾上,並開啟匣子。

匣子一被打開,張魯就看到了匣子中用絲絹包裹著玉印,他親手解開絲絹,晶瑩剔透的玉印就展露在他的眼中。

這枚玉印沒有一絲雕刻的痕跡,正如李休所說,是一枚上天打磨的玉印,而且玉印上有三橫一豎,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王’字。

張魯咽了口口水,這個祥瑞實在太過吉利了。

“恭喜師君,上天降下如此祥瑞,可謂是明示師君,師君如今據有漢中之地,有精兵數萬,四塞險固,當今之世,赤氣久衰,黃家當興。”李休跪伏而下,朗聲勸進張魯進位稱王。

“師君當可自號‘漢寧王’,稱製建國。”

至於為什麼是漢寧王,而不是漢中王,是因為張魯在掌控漢中郡後,厭惡漢高祖劉邦起於漢中,故而不喜漢中這個稱呼,於是將漢中改為了漢寧,隻是漢寧這個稱呼不怎麼流通,大多時候為了溝通沒有歧義,還是說漢中一詞。

看到張魯一臉喜色,李休又在不斷闡述張魯進位漢寧王的各種優良條件,張魯手下的第一謀臣閻圃眉頭皺了起來,麵色有些無奈。

閻圃對張魯手上的那枚天然刻有‘王’字的玉印不屑一顧,他族內有經營玉印雕琢的生意,自然知曉打造一枚看上去天然的玉印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眼下的這種情形,就如同陳勝、吳廣為了蠱惑戍卒造反,先裝是作狐狸叫,大喊道:‘大楚興,陳勝王。’而後又往魚肚子上塞入‘陳勝王’的紙條一樣,都是用讖緯、鬼道惑人的事情。

張魯聽著李休勸進的話語,麵上的喜色越來越濃,正當他想點頭應下前,潛意識的瞟了一眼閻圃,見他的第一謀臣沒有任何的動靜,隻是端坐閉目養神。

他心裡頓時生出了猶豫,斟酌了下言語,他熱情的稱呼著李休的字,對李休說道:“子朗,此事隻在早晚,眼下漢中臨有大敵,可以稍稍推遲一段時日,等他日擊敗劉璋小兒,借軍威當可稱王。”

聽到張魯的話,李休麵上的熱情不減,恭維道:“師君思慮周到,當是擊敗劉璋小兒後稱王合宜,卻是休少慮了。”

再交談了一會,李休告退而去,前往走馬嶺繼續督促新陽平關的修築。

等李休遠去,張魯看向閻圃,問詢道:“功曹,漢寧王一事你覺得如何。”

閻圃聞言不再閉目養神,語重心長的勸說道:“師君,漢川地區的士民接近十萬戶,財產富足,土地肥沃,四麵又都是崇山峻嶺,十分的險固。”

“師君上可以輔助天子,尊王攘夷,成為齊桓公,晉文公那等的人物,其次可以仿效河西竇融,得享大富大貴。”

“承製任命官屬,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稱王,您如果一旦稱王,太過招搖,必定引來他人側目,希望您暫且不要稱王,不要去招惹禍患。”

聽著閻圃的勸說,張魯深思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有些不甘心的說道:“功曹所言甚是,我當聽從功曹的勸誡,稱王一事,日後再看吧。”

對於稱王這件事情,他是有些心動的,但是考慮到稱王之後可能招惹來的一堆麻煩,他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先安安心心的在漢中傳播天師道。

張魯向閻圃問詢起了另外一件事情:“給趙韙的書信發出去了嗎?”

見張魯聽從勸告的閻圃心頭鬆了口氣,接著很快回答了張魯的問題:“已經發出去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