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知我意也。”劉璋微笑著讚了一句彭羕,彭羕說出的話和他的盤算基本一致。
高頤挺直的身軀微微矮了一些,像是被彭羕的話說動,致使他直言進諫的氣勢有所滯泄,隻是他很快就又挺直了脊背,並進言道:“以南人治南中,此事的確可行,但還需防微杜漸,不然南中豪族坐大,威福南中,其禍隻怕甚於叟夷作亂。”
在以南人治南中這個大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高頤說出了他的顧慮,叟夷作亂謀反,不過是為了打家劫舍,謀求些財貨錢糧,成不了什麼氣候。但作為漢人的南中豪族則不一樣,南中豪族通曉經典,又知兵略,眼界更是開闊,不止能看到南中的一畝三分地,更是知道蜀地、關中、中原大地的存在,萬一有什麼事變,為禍的就不隻是南中一地了。
劉璋麵對高頤的這個顧慮,卻是露出些笑意,他鄭重的向著高頤說道:“這正是我任命高卿為庲降都督,與卿專斷之權,兼任建寧郡太守的緣故,建寧、朱提,這兩個郡居於南中的腹心之地,更是隔斷南中七郡其他郡縣的交通往來,所以我沒有用南人,而是任命卿為建寧郡太守,以景毅為朱提郡太守,有二位在,南中豪族縱使有心懷叵測、起兵造逆者,亦不得濟事。”
“若是日後的建寧郡和朱提郡的太守均為良臣,又是能臣,倒是可以穩定南中,與南中豪族周旋一二,不使南中豪族肆意妄行。”高頤思慮周全,抱著探討的語氣和劉璋商量道:“頤有一二點想法,想來能有所裨益,還望明公鑒納。”
“卿直言便是。”劉璋自無不可的讓高頤直言,想聽聽高頤的見解,他拿起玉如意輕輕的拍打在了手上,感受著玉石帶來的清涼。
“南中豪族眾多,大小不一,這次明公允諾他們開拓叟夷,可據守其地,必然是強者占地多,弱者占地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到了後麵,有一家獨大的風險,所以頤認為,需平衡南中豪族的力量,讓這些人實力不相上下,互相掣肘,相互牽製。若是有實力過強,能橫行一郡的豪族出現,當令其分宗,削弱其坐大後可能的危害。”高頤給出了第一條謀劃,這條謀劃有點類似漢武帝頒下的推恩令,都是分裂強者、平衡各方的計策。
“其次,正如明公對雲南縣縣長孟儀所做的事,給予恩寵,不念其過,將其長子孟節收入州牧府任事,次子孟獲帶到成都進學。明公可照例收南中豪族的質子,同時招納南中豪族中的有才之士,儘收南中士人之心,沒有士人的襄助,就算南中有一二野心之輩,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聞言劉璋頻頻點頭,關於高頤給出的平衡南中豪族的力量,不使一家獨大的操盤行為,他是認可的。
就拿目前的爨氏來說,爨氏當前從並州遷徙到南中不久,家族勢力弱小,在建寧郡的根基不深。但是按照曆史上的發展,爨氏在蜀漢滅亡,兩晉衰落失去製衡爨氏這種邊緣地帶豪族的力量後,爨氏經過數代生衍並融合南中當地民族,成為一個馳騁雲南高遠五百年的豪族,直到唐朝開元盛世後才衰落滅亡。
這種帝國邊緣地帶的豪族,生命力之頑強,在當地的根基之深,甚至是中原世家大族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如爨氏,在雲南興盛了五百年,這還算是時間短的,曆史上這片西南之地,出現了一家興盛七百餘年的播州楊氏,橫跨了唐宋元明四朝,曆經二十九世,更是創造了一個自成體係的小型王朝,每一世都是西南之地的土皇帝。
所以高頤的顧慮和謀劃,劉璋表示十分的認同,至於高頤所說的招納南中士人至州牧府為官,他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人才,他是多少都不嫌多。
“高卿所說抑強扶弱之策,甚合我意,自當施行,至於如何去抑強扶弱,高卿可上一個章程,以便後世效仿。其次卿身為建寧太守,處南中之地日久,若有賢才,可薦於我,使南中野無遺賢。”劉璋應下了高頤給出的謀劃,虛心納諫是明君應有的操守,能獨斷專行的是天生聖人,而他隻是凡人一個,多聽聽他人意見總是不錯的。
“明公賢明。”麵對劉璋虛心納諫的行為,高頤避席讚了一句。如今夜深,他卻沒有一絲困意,思緒如潮水一般,不停的在為劉璋盤著南中的治策,片刻後,他又想到了一件措施:“明公,如之前所說,庲降都督一職過於權重,於南中有獨斷專行之勢,依頤的想法,庲降都督不可常用一人,當於三五年、七八年更換人選,這樣就避免了庲降都督紮根南中,權勢熏天的可能。”
關於高頤說的庲降都督的任期一事,其實就算高頤不說,劉璋也是這樣打算的,作為君主的他,怎麼也不會讓一個人手握民、兵、財三權於一身日久,雖然南中不怎麼緊要,但防備還是要有的。
“皆如卿言,今暫且以十年為頂,庲降都督一職,不得任期超過十年。”劉璋應下高頤的建議,對庲降都督的任期做出了限製。
接下來劉璋和高頤再閒聊了幾句無關緊要之事後,高頤不敢拖得太晚,影響了劉璋的休息,他起身告辭離去。
劉璋在侍從的服侍下回到了居所,躺在床上的他思考起了今日和高頤的會談內容。
關於豪族坐大的問題,實際上劉璋並不怎麼在乎南中有沒有做大的豪族,是否有豪族獨霸南中一兩個郡縣,他不在乎南中這片土地姓劉、還是姓爨,姓楊,或者姓其他亂七八糟的姓,他在乎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南中是否由漢人主宰,漢人是不是占據最好的生態地位。
總而言之,南中之地,是不是漢人優先,這才是劉璋關心的問題。雖然南中是大漢劉氏的疆土,但這塊疆土,劉璋是寧予漢兒,不予叟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