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宿將楊懷(2 / 2)

宴會之上,楊懷向著黃權一一引見了白水關城中大大小小的文武群臣,方便黃權了解白水關內各個職位的掌權者,黃權麵色和洽,一一和這些人交談。

雖是被劉璋派遣到白水關踩點的黃權,當是以軍情為第一要務,宴會什麼的能免則免,可黃權有自己的一番思量,他初來乍到白水關,自是要先熟悉一番關內的詳情,才好做出下一步的舉措。

因此,黃權對這場宴會並沒有什麼排斥的心理,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宴會當中,和白水關內的文武官吏洽談了起來,在言語間了解起了白水關城。

憑借著日後劉璋內兄的身份,在黃權的麵前,中郎將楊懷尚且不得托大,更不必提白水關內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吏,這群人在黃權麵前,都是擺出一副極恭敬的樣子,就算有一二人性子直莽,但在黃權麵前,麵色亦是和和睦睦的緊。

此外再加上個人的能力,黃權得以輕而易舉在白水關內的文武官吏麵前立了一個好形象,一眾文武對黃權都是尊崇的很,不敢小覷黃權一二。

如此過了一兩日,迎奉的酒宴消停了,黃權總算能靜下身心和中郎將楊懷商榷起了軍情,二人談論起了即將來臨的夏收後對漢中發起的戰事。

“陽平關的詳情,楊君可曾查訪。”和楊懷熟悉下來的黃權,稱呼著楊君,而不是和當初見麵一樣,道著楊中郎將那般生分的稱呼。

說到陽平關,楊懷露出了愁容,他皺起眉頭闡述道:“漢中的軍司馬李休頗有才乾,於土木一途甚是心巧,不過數月就在陽平關側的走馬嶺上築造了一座新陽平關……我曾親自前往巡查一二,新陽平關依山而築,沿著山勢起伏大起營寨和土壘,稱得上是固若金湯,沒有什麼空子可以鑽。”

“未曾料到張魯帳下竟有如此的人才。”黃權倒吸一口涼氣,在被楊懷臉上的愁容感染的情況下,他同樣露出深思的神色。

“舊陽平關本就極是穩固,擋著金牛道去往南鄭的道路,據守著沔水的渡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極天下之至險……如今再加上一座居於山嶺上的新陽平關,兩者呈犄角之勢,我等若是攻打舊陽平關,則新陽平關內的守軍,可自山上奔騰而下,攻擊我軍的側方;我等若是攻打新陽平關,則需仰麵登山,敵則居高臨下據守,於我軍甚是不便,於敵則甚是有利。”作為宿將的楊懷,細致的分析了起來。

“米賊張魯據有漢中已久,有這樣的布置不足為奇,卻是不知新舊二座陽平關內守將為何人,可否有什麼機會策反。”黃權問起了一個關鍵問題,古語雲在德不在險,山川河流的險要,是可以被克服的,但人心的背向,守城者的決心,是很難應付的。

聞言楊懷立即作答:“新陽平關由軍司馬李休修築,故而順其自然的,張魯任命了李休屯駐在新陽平關內,至於舊陽平關,比之新陽平關更為重要,所以張魯任命了其弟張衛駐守……張衛自不必說,身為張魯之弟,不可能有什麼二心,他對張魯是傾心樂死,前麵我聽聞一樁事情,說是張衛猜忌自關中、涼州南下的士人,不令這些關涼之人居住在陽平關內,將這些關涼之人驅逐到了後方的勉縣。舊陽平關內張衛所用之人,皆是天師道的信徒,而且是浸淫天師道日久之人,新入教的亦是不允在舊陽平關內停留。”

黃權笑著搖了搖頭:“張衛此舉雖是謹慎,但是隻怕失了關涼士人之心,估計有不少關涼的士人對米賊張魯失望至極,或許我們可以從這裡著手,看看能不能聯絡一二自關中、涼州南下的有誌之士。”

“黃君說的是,張衛拒納關中、涼州之士,關涼之士必定內心生怨,這對於我等是個機會。”楊懷讚同了一句,同時說出了他的擔憂:“但聯絡一事,恐怕有些不便,以前的時候漢中、蜀地的商旅未曾斷絕,來往通暢,安插一兩個間細是十分輕易的事情……但自從賨賊樸胡、袁約二人冒充商旅,騙開白渠市集一事發生後,考慮到漢中之賊甚是不講武德,這段時日以來漢中和蜀地的商旅往來就斷絕了,間細去往漢中隻能繞道走野外無人煙的地方,而且進入漢中後還得小心天師道賊眾的盤查,卻是不如以往通過商旅安插間細方便了。”

黃權沉思著點了點頭,論起漢中的地理人物詳情,他是遠遠不如楊懷這位駐守在白水關的宿將的,楊懷說是不容易去聯絡關中、涼州士人的話,那想來就是極為不便了:“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伱我可嘗試派遣些人手進入漢中,當是以人為本,能聯絡的上就聯絡,不能聯絡的上就不必強求,令進入漢中的間細以保存自身為要。”

楊懷微笑著點頭應下,甚是撫恤士卒的他,不會去讓帳下的士卒去做無謂的犧牲,黃權的話正是合他的心意:“就依黃君的計謀,派遣些精細之人,去往漢中走上一趟,如今漢中大半注意力都在陽平關,漢中內部想來當是稍有鬆懈,間細或許能有一二的機會。”

“軍司馬李休是何等人物。”談好了派遣間細進入漢中聯絡關中、涼州有誌之士一事,黃權續而問起了軍司馬李休。

楊懷應聲答道:“李休,字子朗,荊州南陽人也,昔年黃巾之亂,李氏為了逃避黃巾賊的殘害,舉家遷徙到了漢中,其人謀略過人,才兼文武,而且很有名望,進入漢中後受到張魯的青睞,受任軍司馬一職……米賊張魯以往在漢中不設官職,但以天師道教的祭酒管理地方政務,唯有功曹閻圃和李休例外,可見其人得張魯的看重。”

“南陽人,倒是和新任的金曹王連同為鄉裡。”說到南陽,黃權扯了一句月餘前,被劉璋從微末小吏,一舉提拔到金曹位置上,主管鹽鐵要務的王連。

“以我觀之,李休此人當是難以說動,一則張魯待其甚是恩重,以李休為軍司馬,不強逼李休為天師道祭酒,二則李氏一族,族內婦孺大半都在南鄭為質,念及族人,李休就算是有棄暗投明的想法,隻怕也不會去實施。”楊懷針對李休進行了分析,在他的思量中,策反李休是極不可能的事情。

在聽得楊懷細膩的分析了新舊陽平關的兩位守將張衛和李休後,黃權麵色凝重:“楊君,即是如此,你我二人應是從陽平關城防入手,現下當是多多遣送斥候和間細,四處偵訪新舊陽平關,看看這新舊陽平關有沒有什麼漏洞……而後待夏收之後,明公集齊大軍征討漢中時,為明公前驅。”

“一切全憑黃君吩咐。”楊懷伏低做小,擺出一副任憑黃權指揮的模樣,作為一名宿將,他知道輕重緩急,也知道黃權身份的貴重,因此他無心去和黃權爭奪指揮權,隻一意想著去建功立業,做出一番功績來。

現下和他同封中郎將的高沛,已經是安東中郎將了,而他卻是連一個稱號都沒拿到,其次如吳懿、甘寧等後進之輩,都已經成為中郎將了,和他是一樣的官職。

楊懷眼下隻有一個心思,那就是進步,在官場上大步向前踏進。不久即將到來的漢中之戰,是他的一個機會,他想著趁著漢中之戰,怎麼也得給自家弄一個稱號,不然他日見了高沛這位老友,他的臉上隻怕沒有光彩。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