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神色有些落寞,整個人不太得勁,他原本打算獻上南渡沔水,占據定軍山的反客為主之計,解決劉璋眼下被阻擋在陽平關外的困境,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一鳴驚人,給劉璋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法正萬萬沒有想到,他前麵居於漢中多時,並同漢中的軍司馬李休交好,得以查探漢中山勢地理情形,加之多少個深夜不曾安眠,一番搜腸刮肚下想出的計策,劉璋這邊竟是也想到了,而且已經在落實進行中了。
“敢問使君,不知是何人給使君獻上的南渡沔水、占據定軍的計策。”法正問上了一句,他迫切的想知道究竟是何人給劉璋獻上的計策,竟是快他一步,搶占了他的機會。
劉璋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言語也是意味深長:“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劉璋這話說得對,但也不對,對的點在於獻計之人的確就在他眼前,不對的點在於獻計之人是曆史上的這位眼前人,而不是現在的眼前人。
如果要問一聲曹操是什麼人指揮蜀兵擊殺了他的白地將軍夏侯淵,並在漢中讓他無計可施,隻得退兵而還,將漢中丟給劉備。曹操肯定會說是法正法孝直,他決計不會認為劉備有這個智商。
如果問上一句劉備漢中之戰是誰指揮的,劉備不會有那麼大的臉到處嚷嚷漢中之戰是他指揮的,是他抓住機會派遣黃忠斬殺了夏侯淵,隻會說是他的小翅膀法正指揮的。
事實的確如此,曆史上給劉備出謀劃策,取下漢中的乃是法正。
因此劉璋沒有直言是自己給出的謀略,而是故弄玄虛的道了一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隻在心底把功勞推給了法正。
竊取了曆史上法正出過的謀劃,堵了一番眼前看上去有些心高氣傲的法正後,劉璋有種捉弄曆史人物的快意,也有一種在時空長河裡獨斷萬古的傲然。
對於劉璋所言近在眼前,法正自然而然的認為乃是劉璋自己想出來的謀劃,而不是劉璋帳下之人給出來的,他不會去狐疑劉璋有竊取他人謀略的可能,畢竟這種事情很難遮掩的下來。
‘真乃聰明睿智之主。’法正在心底感歎了一聲,拱手向著劉璋再讚歎了一句:“明公智謀,正不及也,正所言反客為主之計,同明公想的一樣,亦是南渡沔水,占領定軍山,居高臨下,俯視漢中,令米賊張魯惶惶不得終日,受製於我方……而不是和現在一般,敵軍據守陽平,我軍無計可施。”
“然也。”劉璋自知過猶不及,他不再繼續扯著定軍山的事情,而是掉頭說起了一樁難處:“隻是到時候大軍南渡沔水,往定軍山一動,動靜可能會比較大,恐怕會被張衛、李休等人所遣斥候偵查到,說不得會讓張魯生出戒備之心,搶先派人據守定軍山,和如今走馬嶺上的新陽平一樣,成為我軍的憂患。”
法正聞言臉上的落寞之色頃刻間消散,眼神直是發亮了起來,他的大腦急速的運轉著,將他少時同他祖父‘玄德先生’法真學習到的各類兵法知識運用了起來,同時斟酌著接下來的應對之詞。
不待須臾,法正眼神透亮,他站起身來,向著劉璋拱手而道:“使君,此易事爾。”
“哦,孝直可有何見教。”劉璋像是來了興趣,身形微微前傾,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法正謙遜的露出了個微笑:“使君,見教不敢當,正不過是有一二點想法……其一,當令張衛、李休二人無暇外顧,專心專意的守城,並四散精騎,去獵殺張衛、李休所遣斥候,隔絕其耳目,讓張衛、李休對我軍動向一無所知。”
“若要令張衛、李休無暇外顧,專心專意守城,那就是需要加大攻城的力度,就現下而言,我已遣萬人分作十隊,每日日頭升起,就輪換著攻打陽平關至日落,力度稱得上極大了。”劉璋應了一句。
法正眸子精光湛湛,恍若星河流淌其中:“這隻是白晝,夜間當是也讓張衛、李休不得安眠……當可遣五百人的鼓吹隊伍,夜間潛伏到陽平關前,每隔一二時辰就敲鑼打鼓,做出想要夜襲的舉動來,驚擾敵軍……如此一來,張衛、李休白晝辛苦據守陽平關,晚上又不得安眠,精氣自然是不足的,考慮事情就不夠全麵,就不能輕易察覺到我軍的動向。”
“法君說的計策真是大妙,夜間襲擾,燈火晦暗,敵軍擔憂我軍埋伏,當是不敢輕易外出,隻能硬著頭皮聽我軍鼓吹,我軍想怎麼吹就怎麼吹。”婁七一雙招子放的很亮,他在巴郡跟著婁發混的時候,作為江湖中人,不免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當然,他這裡主要是去劫富濟貧,畢竟窮鬼才有幾個錢,哪裡比得上為富不仁的豪強一根腿毛。
而婁七劫富濟貧時,往往是夜間趁著星月無光,緝捕盜賊的官兵不敢輕易出動時,痛痛快快的洗劫上一場。因此他對法正給出的夜間襲擾的計策十分的感同身受,看向法正的眼神像是看到了一個知己。
劉璋點了點頭,他稱讚了一聲:“未料孝直雖是年少,但腹有良謀,身懷宇宙。”
接著劉璋示意法正繼續講下去,畢竟法正隻是說了其一,他想知道其二乃至其三怎麼講。
法正緩緩道來:“其二,大軍南渡沔水,當可分批次渡河,先遣一支精銳之師,晝夜奔襲,搶占定軍山,而後結營立寨,據守於山頭之上,等待我軍大眾前往接應……這樣一來,渡河的隊伍人就少了,動靜也就小了,就算後麵大眾動身渡河時,被張衛、李休察覺到,但我軍先鋒已是占據了定軍山,張魯自然無可奈何,任由我軍拿捏。”
“善。”劉璋撫掌讚歎了一句。
在劉璋的帳下,一等一的謀士是或缺的,如黃權、彭羕這些人,雖然都是有智謀在懷,但是比起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的法正,還是稍稍遜上那麼一籌。
而劉璋憑借對三國曆史的了解,在某些問題可能有直中準心的見解和判斷,如現下攻打漢中,他知道去死磕陽平關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最正確的做法是拿下定軍山,一刀砍向張魯的脈門。
但以後天下的局勢紛紛擾擾,劉璋自認他是沒有這個智謀去搞定麵臨到的所有難題,正好需要法正這樣的人物在身邊為他籌畫,為他提供最優雅和最完美的上策,而不是讓他淪落到使用中策和下策。
聽聞到劉璋稱讚,這個時候法正的麵色好看了很多,眉目間一股青年的英氣蓬勃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