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主,已然探聽明了,大名府梁中書派了個叫‘急先鋒’索超的率領五百騎兵與晁保正、吳學究往濟州而來。”
說話的正是“白日鼠”白勝,自張用把晁蓋、吳用去大名府求兵馬一事告知狄泉後,狄泉便派出白勝在交通要道上打探消息。
白勝剛剛回山,如今已探明了大名府動向。
“灑家在大名府時,與那‘急先鋒’索超交過手,此人使一把大斧,好生了得,與灑家鬥了個不勝不敗。”
楊誌一說話,眾人便不敢小看索超。
“不過,咱們梁山上這麼多英雄,他索超隻一人,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楊誌在充分肯定了索超的武藝之後,又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即隻憑借索超一人,便終不是梁山的敵手。
狄泉知道索超是個急脾氣的人,想要將他擊敗,生擒活捉不難,他現在的注意力是在那五百騎兵的坐騎上!
這可是整整五百匹戰馬啊!
這也足夠狄泉眼饞的了,現在整個梁山上可以用作戰馬的好馬數量實在是有限,雖然狄泉設立了共有三百名騎兵的馬軍編製,可實際上梁山所有的馬匹加上都湊不夠一百五十匹。
畢竟馬匹稀少並不是梁山的問題,整個大宋都缺馬,缺良馬。
北宋重文輕武,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沒有收回來,優良的養馬場已經不在宋朝手中,很難培養優秀的騎兵將領。
北宋前期,還從吐蕃、回鶻買到品種好的戰馬,後來,西夏卻擋住了宋朝從西北買馬的路線,優良戰馬的數量越來越少。
宋朝自身戰馬雖然多,但質量比不上北方戰馬,像廣西、兩浙一帶產的矮馬,根本不能打仗。福建產的土馬和川馬不僅矮小,耐力差,不堪負載,實用性不大。
北方少數民族的戰馬有著很強的戰鬥力,這些馬長期在野外生存,無需照料,野性十足,而且由於長期生活在苦寒之地,為獲取食物,長期奔跑,所以生存力耐力都比較不錯,被人人馴化後,能很快就投入戰鬥。
而梁中書在大名府擁有不小的騎兵部隊,而他們的馬匹既然是來自塞外或者燕雲地區,其質量絕對是不錯的。
所以狄泉饞的流口水!
宋朝不養戰馬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要用牧場養羊,宋朝喜歡吃羊肉,以至於蘇軾要專門開發東坡肉,鼓勵大家吃豬肉。
但是羊需要牧場,於是這些養馬的馬監就開始拚命養羊,大賺羊肉錢,在這種情況下,養馬就成了礙事的事情了。
所以,實際情況,是宋朝出現了“羊吃馬”的情況。
北宋朝廷的普遍腐敗,是宋朝缺失戰馬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一群吃飽了撐的道德家破壞基本的養馬技術,連馬種都給廢了,導致此後連恢複都恢複不起來。
等到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乾脆就放棄了馬監製度,其結果就是連勉強維持的馬監都裁減了。
基本上在北宋的地方軍裡麵,基本上是看不到大規模的騎兵了,五百名騎兵,這已經是不小的手筆了。
而現在狄泉已將把那些戰馬看做是他狄泉自己的戰馬了。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為王,要是狄泉能有一支強力騎兵在手裡,對於梁山日後的發展可謂是大大的有利!
可問題是該怎麼想辦法把這五百匹馬給弄到手呢?
打,狄泉是舍不得的,因為打起來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戰馬的死亡。
要是死上個三十匹四十匹戰馬,那也夠讓人心疼的了!
阮氏三雄提議還是老套路,走水戰,隻要下水,那就得去坐船,騎兵騎的又不是海馬,到時候就沒什麼作用了。
按說這個策略是沒什麼問題,但是狄泉考慮到有晁蓋和吳用這兩個帶路黨,上次黃安他們來梁山泊的時候就在水裡吃了阮氏三雄的虧,隻怕是這次再也沒那麼好上當了。
“白勝,你和段景住即刻下山,給我去附近找幾個獸醫來,叫他們給我開一些瀉藥來!”
聽了狄泉的命令,白勝和段景住倆人都蒙了,要瀉藥乾嘛?還是獸藥!
“哈哈,寨主,你是想……”
魯智深猜到了狄泉的心思,不由得笑了出來。
“俗話說好漢經不起三泡稀,我看他們的戰馬若是吃了這些藥,還能否跑的動!”
話說那索超等人率軍直奔濟州府,兩三日的功夫,便已到達濟州府境內,張叔夜率官員夾道歡迎。
雖說這索超現在隻是個提轄官,論官階要比張叔夜小了不知道多少,但畢竟是梁中書那邊的手下,張叔夜得拿出態度來。
先是把他們帶進濟州城,然後,好酒好肉,歌兒舞女的招待索超和周瑾,至於麾下騎兵,則帶到外麵,酒肉管夠。
“索將軍,此次出兵征剿梁山賊寇,就要仰仗將軍了!”
張叔夜作為一個太守,主動給下級軍官索超敬酒,竟然還特意把杯子矮了索超一截。
“索將軍,這是濟州府內幾個著名的歌姬,請將軍點歌舞助興如何?”
宋江也在一旁陪酒,他心說,食色性也,酒足思淫欲,於是早早安排了歌姬在此。
索超是個直性子的漢子,不喜好女色,眼見張叔夜與那宋江一副諂媚的姿態,他打心眼裡反感!
尤其是那個宋江,那副德行就像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一樣!
“張知府,末將是個粗人,不通音律,不必這些。”
說罷,索超還狠狠瞪了宋江一眼。
張叔夜便叫宋江帶那些歌女離開,索超隻是搖頭,他張叔夜堂堂一個太守,如此模樣,太對不起他坐的這個位置了!
要說那張叔夜,也不是奸佞之人,隻是人在官場上,半點不由人,他又不願逆著那些奸臣,最後落個遭人陷害的下場,也隻有逢迎這些奸臣,生怕得罪了他們。
次日,索超便要去剿賊,張叔夜勸他,說一路勞苦,要等日後再去。
那索超卻是個性急的人,哪裡忍耐得了,一定要去,張叔夜便點起濟州府內一千兵馬,叫晁蓋、吳用帶領同去。
行至李家道口附近,便有探馬來報,說梁山賊寇已在李家道口布下陣勢,正以逸待勞。
索超當時就要領兵去交戰,吳用隻恐有詐,索超卻說,“聽得那梁山泊四麵是水,若賊寇龜縮不出,我軍又不擅水戰,如何能破敵,不趁此機會一舉而定賊寇,更待何時!”
說罷,不由分說,叫眾軍士前往接敵,隻在梁山水泊邊上,看到了梁山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