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的收尾工作,足足持續了一整天。 十餘萬俘虜的安置,城內糧草的清點以及陣亡將士的清點等等。 “皇甫將軍!” 劉彥拱了拱手,對著前來的皇甫嵩見了一禮。 “嗯,不錯,此戰辛苦了。” “能把張角的人頭讓我看一下嗎?” 皇甫嵩笑著點了點頭,隨即將目光放在了劉彥身邊的人頭上。 “當然。” 劉彥沒有遲疑,提起此人的頭發,將他遞給了皇甫嵩。 此時的人頭已經有了些許破損,尤其是勾戟捅了那麼一下,更是讓他稍微破相。 打量了一下後,皇甫嵩點了點頭,並沒有發現什麼異樣。 “嗯,人頭本將軍就拿走了,我會將劉將軍的功勞上報給陛下,並將人頭一同呈遞至京師。” 皇甫嵩接過人頭,對劉彥說道。 “多謝將軍。” “此戰非我一人之功,能殺了張角,將士們人人功不可沒。” 劉彥拱手一拜,謙遜地說道。 “嗬嗬,其他人的功勞,本將軍也不會淹沒,但將軍取下張角的人頭,這份功勞本將軍也不會讓其他人染指。” “相信憑此功勞,劉將軍必能獲得陛下重賞,還望將軍日後依舊能夠為我大漢、為朝廷儘心儘力。” 皇甫嵩雖然性情剛直不阿,但也並非沒有心機,劉彥此言的顧慮自然是能夠聽懂的,當即便笑著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十數萬俘虜的安置是一個十分頭大的問題,這幫人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朝廷也不是什麼善類,每日隻供給這幫俘虜一頓粥飯,保證讓他們能夠活著。 眼下雖然剿滅了冀州黃巾最大的一股勢力,但下曲陽仍舊有近十萬黃巾軍,同時,張寶、張梁二人還未授首。 ... 突出重圍後,張梁、張寧等人一路向北,奔赴下曲陽。 可是疾病纏身的張角卻走到了生命的儘頭,在半路便咽了氣,臨死前還滿是不甘的喊了一句天不亡漢。 “大哥!” “父親!” 張梁、張寧看著已經沒了氣息的張角,聲音悲痛到顫抖。 “大賢良師!” 褚飛燕、管亥、周倉等人相繼單膝跪地,悲呼出聲。 “呼,侄女,快走吧,此地不宜久留,至少咱們已經把大哥屍身保住了。” 張梁掩去眼角的淚水,拉了拉張寧的衣袖。 “啟程。” 張寧緊咬紅唇,將張角的屍體背在身上。 “聖女!” “交給末將吧。” 管亥驚呼一聲,就要上去接張角的屍體。 “我父屍首,自當有我親自背著返鄉。” 張寧搖了搖頭,倔強的背著張角的屍體。 眾人無奈,卻也為張寧的孝心而動容,將她與張角的屍體扶上馬。 “三叔,你帶著將士們前往下曲陽吧,切記,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天意不可違,可做取舍後,退守於山林之中,等待來日。” 張寧看著張梁,低聲道。 “侄女,那你呢?” 張梁有些擔憂的看向張寧,問道。 “回鄉,讓父親落葉歸根。” “我從未在官軍之前暴露過容貌,所以此行安危無需擔憂。” 張寧目光看向巨鹿方向,語氣淡漠的說道。 “唉,罷了。” “你路上小心一些,周倉,你跟著寧兒,保護她的安全。” 張梁歎了口氣,對著身邊的周倉下令道。 “諾!” 周倉拱了拱手,毫不遲疑的應了下來。 分彆後,張梁便帶著殘軍向下曲陽趕去,而張寧則是背著張角的屍體,在周倉的護送下,直奔巨鹿縣而去。 至於張寧口中所說的,讓張梁與張寶退至太行山中,張梁想了一路,最終還是沒有按照張寧說的去做。 一來,張角死後,他們便是黃巾的領袖,朝廷不見他們的屍體,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而一旦退守山中,朝廷怕是會立刻圍攻太行。 屆時,縱使茫茫太行山,恐怕也難有黃巾軍的容身之地。 返回下曲陽後,張梁便把黃巾主力潰敗,張角病死於途中,由張寧、周倉二人護送屍體返鄉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給了他。 “大哥!” “啊!!!” 張寶眼含熱淚,仰天痛呼。 “二哥,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吾等怕是也會緊隨大哥的腳步而去。” “倒不必擔心大哥路上孤單,如此,倒也幸哉!” 張梁麵露哀傷之色的說道。 “三弟,接下來咱們該怎麼辦?” 張寶用袖袍擦著臉上的淚水,不甘的問道。 “赴死!” “以保全黃巾火種,保全寧兒他們。” 張梁緊咬牙關,聲音從齒縫中擠出。 “我不怕死,剛好可以陪著大哥同去。” “不過,黃巾雖敗,但仍有教眾十數萬人,錢糧更是不計其數,餘部該交由何人統領,得從軍中挑選一個智勇兼備之人,否則吾等豈不是白死?” 張寶點了點頭,低聲說道。 “我麾下褚飛燕為人機敏,稱得上智勇雙全,餘部交到他手,當可無憂也。” 張梁撫著胡須,想到了軍中的褚飛燕。 這家夥當初加入黃巾軍時,那叫一個主動,打仗也是削尖了腦袋在戰場上衝殺。 走進他的視野中後,褚飛燕領軍時的機靈也很是讓他滿意。 “且將他喚來。” 張寶點了點頭,並沒有多問其他。 如今黃巾大勢已去,他們二人更是有了赴死之心,如今隻是想著不讓大哥這麼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哪怕,哪怕隻是留一個念想也好,且當是他們來過的證據。 不多時,褚飛燕有些茫然的走了過來。 “飛燕見過二位將軍!” 褚飛燕拱了拱手,抱拳見禮,言語恭敬。 張梁對他有知遇之恩,讓他這個原本的常山流氓,一躍成為黃巾軍大流氓頭子之一。 有時候,混黑的人更講義氣,更重情義。 “飛燕,自起事以來,你作戰勇猛,為人機敏,我與大賢良師皆對你頗為賞識。” “隻是如今敗局已定,大漢再無我太平道的容身之地,我欲收你為義子,讓你繼承黃巾軍殘部進入太行山中,保留火種,以待來日,你可願否?” 張梁看著褚飛燕,言語溫和地問道。 “兒張燕,拜見義父,拜見伯父!” 張燕眼含熱淚,感激莫名,當即拜倒在地,對著張梁叩首。 “好,好!” “吾兒甚好,立即去府庫中搬運錢糧,你且領五萬大軍入太行,沿途郡縣若遇貧苦百姓,可將他們一同帶往太行深山,切記,不可行惡事,我太平道以救助世人立教,汝當謹記於心。” 張梁輕輕拍了拍張燕的手背,叮囑道。 “兒遵命!” 張燕拱手抱拳,再次給張梁磕了三個響頭。 他知道,張梁、張寶二人已經無路可退,此生怕是再也難以見到這位對自己有著提攜知遇之恩的義父。 () 。
第49章 黃巾遺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