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網不肯為我們鋪設專線吧?”黃修遠似乎早有預料。
趙曉軍無奈的點了點頭:“現在我們的輸水管道規模越來越大,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電網一停電,我們的輸水工作隻能跟著停下來。”
“德州那邊,我們的電力基本可以自持,但是其他線路的供電壓力很大,還加大了我們的運行成本。”
黃修遠眺望遠方的輸水管道,頓時有了決斷:“那就組建我們的內部小電網吧!”
他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通過幾個中型發電廠,然後在輸水管道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和高壓輸電線,形成水電共線的模式。
配合脫碳技術,將電力富餘時間段的電力,轉變成為碳塊儲備起來,確保整個北方輸水管網,可以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
趙康、趙曉軍等人,經過一番討論後,也記得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不然每次藍色時代的管道到一個地方,就要和電網磨牙,還要配合電網調峰填穀,嚴重影響了水務公司的正常運行。
除非電網願意開口子,讓燧人係的企業直接對接發電廠,但是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發電、配電、用電這三個環節中,發電和用電,除非是自持發電用電,不然發電廠就算是有閒置的產能,也不能繞過電網,給其他用戶供電。
或許很多人會說,魏橋公司不是自己發電賣電。
所以魏橋和電網關係,甚至惡化到發生械鬥的程度。
電網對燧人係同樣有不少意見,隻是一直沒有找到借口而已,因為燧人係的電都自己使用,並沒有向居民用電業務發展。
加上燧人係的影響力,比魏橋要高好幾個量級,電網也不敢太過分,最多就消極怠工和故意不配合。
黃修遠想了想,回到中巴車上,給秦勵章發了一封郵件,說明一下藍色時代自組電網的必要性和無奈,讓他向上麵說明情況。
畢竟為了配合東水西送工程,如果電力成本太高,那會間接提升輸水成本。
隨著藍色時代的輸水管道,逐步貼近內陸的晉省、秦省和蒙區中西部,這一片區域的水務,是聯合集團在負責區域。
按照藍色時代和聯合水務的協議,進入大西北的輸水管道,由聯合集團承擔建設和營運。
目前的協議中,聯合集團拿到的價格在1.7~2.2元每立方左右,這個價格絕對不便宜,甚至明顯偏高了。
但是黃修遠卻知道,藍色時代每立方純淨水,隻賺0.13元不到,主要是輸水成本太高了。
而輸水成本太高的影響要素,除了龐大輸水管道建設成本分攤,就是電力成本的影響。
從東營直達林州的純淨水,每立方成本就高達1.3元了,再進入晉省和秦省,基本就到了1.5元成本左右,加上藍色時代要盈利,加碼了0.13元。
基本越靠內陸的西部,純淨水的出廠價,就會越來越高。
這其中的費用,輸水管道的建設費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攤會越來越小,但是電費卻不會減少太多。
根據藍色時代的內部資料顯示,目前輸水成本中的電力成本,占比大約在42~48%左右。
電網給藍色時代的價格,是0.73元每千瓦時,當地補貼後,是0.4~0.5元每千瓦時。
如果藍色時代自己發電,成本在0.15~0.18元每千瓦時,電力成本可以減少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