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長風說完,小心翼翼地操控著輔助發動機,將對接艙對準空間站的對接交通艙。
一旁的何振,則表情嚴肅地盯著數據,以及顯示器上的對接三維立體模擬圖層,如果對接失敗,他要及時補救,將飛船和空間站快速分開。
空間站和飛船上的各種監控設備,時刻監控著兩者的數據,確保不會出現最壞的情況。
在調整好飛船和空間站的方位後,聶長風果斷啟動對接。
有驚無險,飛船的對接艙和空間站的對接艙,穩穩的連接在一起。
隨即兩個對接艙的扣爪自動扣住彼此,四根連接杆從空間站的對接艙伸出,插入飛船的對接艙中,自動卡鎖係統將連接杆鎖定。
“天宮,天宮,這裡是神舟,已完成對接。”
“收到,現在進行氣密性測試。”
安全對接後,並不代表萬事大吉了,還需要進行氣密性測試,確保對接部位不會漏氣。
經過半個小時的氣密性測試,對接部位沒有出現漏氣現象。
“神舟,神舟,這裡是天宮,氣密性測試通過,準許作業。”
“收到。”
駐站宇航員黃勝天,穿著宇航服打開了對接艙的兩道氣密閘門,來到神舟9號的對接艙。
對接艙裡麵塞滿了各種物資,他將補給的食物和燃料,先搬運到空間站的倉庫裡麵。
然後是各種實驗器材、空間站新艙室的零配件,這一次運送上來的物資中,有兩個三個新的太空艙。
這些太空艙的零配件,需要宇航員自己動手組裝起來,這也是第一次嘗試在外太空拚裝太空艙。
以前的太空艙,都是從地麵整體組裝好,發射到軌道上的。
整體發射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在太空拚接,減少了很多麻煩;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整體發射的體積臃腫,不利於載荷比的提升。
采用零件拚裝,可以有效降低飛船的體積。
這一次隻是一個嘗試,看看模塊化設計的太空艙,在太空組裝的情況,是否存在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當黃勝天搬出一條通道後,聶長風、何振終於可以從駕駛艙中,進入空間站了。
有了兩個生力軍的加入,很快眾人就將東西搬運到空間站內。
四名宇航員開始交接,聶長風、何振將接替黃勝天、陳作文,成為駐站宇航員。
在空間站駐守了302天的黃勝天、陳作文,則準備搭乘神舟9號駕駛艙,返回闊彆已久的地麵。
空間站和神舟飛船對接後的第三天,地麵總控製中心終於發來指令,允許神舟飛船返回藍星地麵。
駕駛艙和輔助艙,就是這一次返回地麵的部分,剩下的對接艙、物資艙和芯二級,會留在空間站這邊。
在對接艙內,聶長風、何振、黃勝天、陳作文四人相互敬禮後,聶長風開口說道:“保重,祝你們順利返回,圓滿完成任務。”
“你們也一樣,我們東風航天城再見。”黃勝天拍了拍對方肩膀。
對接艙的氣密閘門緩緩關閉。
半個小時後,神舟飛船脫離天宮空間站,開始做繞軌機動,向大氣層勻速逼近。
和芯一級的著陸方式一樣,神舟飛船也是垂直降落的。
由於大量富餘燃料的神舟飛船,可以在35公裡的高度,開始勻速反推降落,一點點向地麵的著陸場降落下去。
當著陸緩衝支架展開的那一瞬間,地麵總控製中心和空間站,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