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超高音速飛彈,都難以逃脫激光炮的集火,畢竟這是光速武器,目前速度最快的攻擊。
清理太空垃圾,不過是順帶的。
當然考慮到未來要大規模進軍外太空,自然要將近地軌道上的障礙物,儘可能清理乾淨。
這些高速飛行的太空垃圾,在沒有能量護盾之類的科技之前,普通材料很難抵抗它們的撞擊,哪怕是材料技術全球頂流的燧人係,也沒有辦法讓航天器的外殼硬抗這些太空垃圾。
當然,如果可以複合幾十厘米厚度的高強度材料,建造航天器裝甲,還是可以硬抗一下小碎片的。
問題是這樣做,明顯得不償失。
幾十厘米厚度的複合裝甲,這將給航天器帶來十幾倍以上的死重,對於質量限製苛刻的航天器而言,將大量有效載荷用在防護裝甲上,分明是在舍本逐末。
通常航天器的殼體厚度,一般在幾厘米到十幾厘米左右,比如阿波羅飛船登月艙的上升段外殼,是僅僅3毫米厚的鋁合金層,堪稱薄皮大餡。
就算是有十幾厘米厚度,真正有防護能力的厚度,也是一兩厘米左右,其他厚度主要用填充防輻射層、散熱層、隔熱層、保溫層之類。
指望航天器硬抗太空垃圾,還不如多準備一些燃料,好讓其有足夠的動力,實現規避變軌。
就是當今航天領域的無奈之處。
規避了那塊太空垃圾後,鵲橋號終於在環繞了18個小時後,回到了近地點。
在近地點附近,楊理明非常小心地指揮著飛船,進行再次機動變軌。
這一次他們將環繞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預計將在46~4時後,抵達128萬公裡處遠地點。
變軌成功後,飛船再次啟動自動駕駛係統,進行環繞巡航飛行。
而藍星內部,對於這一次鵲橋號的情況,也是異常的關注,因為這是人類時隔幾十年後,再次啟動的登月計劃。
更何況廣寒宮計劃的規模,可比阿波羅計劃龐大得多,也更加雄心壯誌,這或許就是人類邁入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時光博客上。
[太震撼了!或許有生之年內,可以看到人類正式移民太空。]——火星人
[火星人,移民太空早著呢,現在的太空人造生態圈技術和微重力,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仿生人夢到電子羊
[這有什麼好驕傲的?人家幾十年前都完成了登月,現在都快做到載人登陸火星了。]——不吃葡萄
[羨慕!思密達!]——漢江水
[爸爸為什麼不早點吞並11區?這樣我們也可以載人登月了。]——富士山的雪
[樓上沙幣!]——鳳梨108吃
[月球是全人類的,這是太空霸權。]——波羅的海用戶
[月球是全人類的,那你上去插旗呀!嘴炮誰不會,我還說銀河係是全人類的?乛v乛?嘿嘿]——78駐藍星代表
[太絕望了!感覺外太空都要被瓜分乾淨了,或許我們最後隻能成為地麵人。]——亞馬遜漁夫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擴大,這是一種難以改變的趨勢。]——登山教徒
整個互聯網上,關於未來星際時代的討論,日漸喧囂起來。
如今的種種跡象,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的未來,可能是一個相當血腥和殘酷的世界。
超級科技將催生出超級霸主,進而導致社會出現大變革,則是科技上的貧富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而且這是一種很難逆轉的趨勢,很多中小勢力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