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1 / 2)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4415 字 10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納米崛起最新章節!

突如其來的太陽風暴,打亂了nasa和中華航天局的節奏,雙方隻能被動做出應對。

人類還太脆弱了,科技水平也沒有達到一級文明的程度,就算是個彆科技超強的大中華聯邦,綜合實力也頂多達到094,距離一級文明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人類連母星內的地震、火山、氣候,都沒有百分百硬抗的方法,就更彆提太陽風暴這種宇宙災害了。

一旦太陽風暴的強度超過12級,對於沒有磁籠保護的航天器而言,隻能依靠本身的保護層和三倍冗餘係統硬抗,扛不住就變成太空垃圾。

這也是nasa重建空間站時,仍然選擇在近地軌道區域的重要原因。

如果將諾亞方舟號布置在藍星的同步軌道,或者藍月之間的拉格朗日點l1,那諾亞方舟號就失去了藍星的磁籠係統,防護係統要複雜一倍以上。

在太陽能電池板、核電池技術、激光散熱技術、溫差發電技術、常溫超導體技術上,nasa全麵落後於航天科工。

如果nasa要建造一個人工磁籠,單單是人工磁籠係統的重量,至少需要達到250~300噸。

而且由於核電池的散熱技術不行,一旦在空間站上大量使用核電池,不僅僅成本會暴漲,核電池釋放出來的廢熱,必須定期使用介質吸熱。

航天局的情報分析辦公室,就做過跟蹤調查,以目前nasa的技術水平,要維持一個人工磁籠係統,每月必須拋棄吸熱介質8~12噸,才可以保證內部的廢熱被遏製下來。

每個月拋棄8~12噸吸熱介質,就算是航天局擁有特殊機製,都扛不住這樣消耗,nasa還是洗洗睡吧!

所以不是nasa不想建設同步軌道空間站、拉格朗日點空間站,而是臣妾做不到。

當然,不搞磁籠保護,直接裸奔也可以。

就是要好心理準備,空間站隨時可能被太陽風暴乾廢,上麵的宇航員估計要直接罷工了,或者問候諾亞會一眾董事的全家。

就像這一次,一次124級的太陽風暴,就摧毀了好幾顆衛星。

nasa現在又傷不起,隻能將一部分有效載荷挪用,用在加強防護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年總有效載荷,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了。

這一邊,nasa在傷腦筋。

而廣寒宮基地這一邊,石克己、李建先倆人的勘探工作進行到了第六天。

此時倆人與廣寒宮基地之間的距離,已經達到了102公裡左右,他們現在的位置,是在虹灣平原3號熱井中。

石克己確定了這個熱井的具體位置、深度、溫度層,已經附近的地質條件。

在平板電腦上,將3號熱井的資料填寫完畢後,他抬起頭來:“建先,時間差不多了,我們這邊返回基地吧!”

“好的。”十幾米外的李建先通過內置短波對講機回道。

收拾設備的石克己,看著探照燈照射的區域,周圍仿佛有一層薄霧,籠罩著這一片區域。

實際上,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實的情況。

月球表麵是存在稀薄氣體的,就是含量相對比較低,但是眼前的“霧氣”,其實是月球的月夜時期,特有的“月塵暴”。

這種特殊的天氣,其主要成因是月壤帶有靜電,在月球的低重力下,加上夜晚的超低溫,導致月塵密集上浮在近地麵,形成了特殊的月塵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