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2 / 2)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4024 字 10個月前

畢竟組成生物的基本,是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體,分子內部的化學鍵強度,決定了生物的極限。

化學鍵不可能扛得住中子照射、伽馬射線、超高溫之類的純物理摧殘。

而當前的納米機器人,走的技術路線,是黃修遠和謝清團隊形成的電化學。

即分析每一種化學鍵的特點,然後找出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完成化學鍵的破壞或者形成。

隻要還是碳基生物範疇之內的生物,麵對納米機器人的電化學,基本都沒有反抗的可能。

現在設計的過渡體初稿中,就打算采用納米機器人,作為遏製過渡體基因失控的核心手段。

過渡體有了限製手段,眾人將開始考慮,如何實現生化實驗室的功能。

雖然已經決定引入熒惑真菌,但這個引入,並不是直接引入,肯定需要對熒惑真菌進行定向改造。

在過渡體內部,有宿主的基因數據庫,又要加上熒惑真菌,這裡麵需要考慮兩者的平衡問題。

黃修遠打算采用隔離儲存的方式,將改造好的特製熒惑真菌,儲存在過渡體的一個器官內,這個器官稱為“進化毒囊”,內部的特製熒惑真菌,就稱為“進化毒菌”。

單獨隔絕在毒囊內部,和過渡體的其他機體隔開,避免熒惑真菌在體內不斷變異。

然後就是要設計各種用於生化實驗的器官,這些器官稱為“進化腔”,同樣是隔離於過渡體主體的。

進化腔內部有“休眠乾細胞”,這些乾細胞在平常狀態下,是處於休眠狀態中。

當需要進行生化實驗時,就可以激活這些乾細胞,讓其發育成為身體組織、器官,然後注入進化毒菌。

生化實驗就在進化腔中進行,完成突變後,進化腔的附屬器官——基因轉錄核,就會同步記錄這些突變出來的基因,或者反應產生的新有機物(例如抗體)。

有進化毒囊、進化腔、基因轉錄核還不夠,接下來還需要臨床測試的器官,即“模擬囊”。

模擬囊,類似於進化腔,內部同樣有休眠的乾細胞,可以用於測試突變基因、抗體,看這些突變基因和抗體,是否可以在模擬囊中起作用。

反正這一套微型生化實驗係統,就是為了實現人類的高速進化,讓人類可以快速適應外星球的環境。

設計工作倒是進行得相當順利,可是接下來的技術實現,就讓眾人不得不苦思冥想了。

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

單單是定製熒惑真菌,讓其按照眾人的設想,成為人類進化的促進劑,就是一個大難題。

為此不得不成立一個專門的實驗室,負責改造熒惑真菌。

之前黃修遠去澳洲考察的那個研究所,就分出一部分研究員,專門負責改造設想中的熒惑真菌。

另外就是克隆技術,以及改造出適合的乾細胞、人造器官等,這些都是難題。

不過黃修遠也沒有太失望,這隻是計劃的開始,有困難那是正常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