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華聽出來了,也看出來了,聞言隻是衝他微微一笑,並不急著說話。
沒有誰會在一個雜亂的宿舍裡接待來訪的客人,還是一個能幫助他發展,給他投錢的尊貴客人。
除非,他並不想要自己的錢。
想通了這一點,李澤華也不氣餒,伸出一根手指,“100萬!40%的股份,加再融資的優先領投權!我想這是一個很合理的數字。”
世上的事,從來不會順心如意十全十美,上輩子他創業時,帶著做好的ppt見過好幾撥投資者,遇上的刁難數不勝數。
不過被創業者挑剔還是第一次。
張旭愣了一下,“100萬,40%?這不可能。”
“我覺得很合理,你們目前隻有幾十個兼職員工,資產就是幾台電腦和八輛電動摩托車,哦,忘說了,昨天剛丟了一台。”
李澤華回想剛才康佳提供的數據,“另外網站和電話訂單每天隻有七八百單,每個月算三萬單,平均每單12元單價計算,也就是36萬,8%-15%的抽成,一個月的營業額三到五萬塊左右,除去付給兼職員工的人工,還能剩下多少?”
緊接著又說,“即使兼職員工的工資低,按七八百元計算,也吃掉了一半以上的利潤,這樣每年盈利在20萬左右,我給出了12倍以上250萬的投後估值,已經很超出市場平均值了。”
張旭並不認同,“我們可是互聯網企業,還能實現盈利,估值怎麼能按照傳統實業的來呢。”
“飯急送的核心業務是線下配送,這種互聯網概念又能得到多少人的認可呢?僅憑它能夠在網上點單嗎?”李澤華搖頭,“或許如你所說,它勉強具備一些互聯網基因,但現在談這些還為時過早,它還隻是一家初創企業,要走的路很長,不可控的風險也多。”
張旭啞然,這些話顯然戳中了問題的核心,讓他無力反駁。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上,他麵臨的問題差不多,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無法理解,一家憑借承包餐飲店的外送服務,全部依靠人力配送的企業會具備互聯網基因,這不就是一家外包服務公司嗎?
李澤華趁熱打鐵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