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都不誇張。
哪怕與明清相比,漢代農耕技術,都顯得太原始了!
這其中有太多可以操作升級的空間!
而對於精耕細作的革新,是穿越者所能帶給這個時代的最大禮物!
此刻建章殿內,所有目光都看向了太子據,
充滿了懷疑、不解、失望
一個五穀不分的孩子,配點評國之重器嗎?
中貴人包桑想要上前帶走太子據,
可卻被大將軍衛青如山的背影擋在身後,
“大將軍...”
衛青也不回話,但卻巋然不動。
他相信熊兒。
劉徹皺眉,
他也不想事情發展成這樣,讓在場的博士們對太子失去信心,
便故作嚴肅,看向兒子,
喝道,
“小孩子胡言亂語!退下!”
劉據表情不卑不亢,不被理解是正常的,但隻要說清楚就好。
“父皇,還請讓孩兒把話說完。”
劉據鎮定自若的表現,不由讓劉徹一愣,
抓住空隙,
劉據朗聲道,
“父皇,您繼位以來可修訂過曆法?可發行過農書?”
聞言,劉徹眼神變化,不由被噎的一滯。
曆法在古代格外重要,曆法是為了服務農業而出現的,並且,曆法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日月輪轉,月份也在發生變化,
如夏曆的正月是一月,而周曆的正月已經偏移到十一月了。
因此,每過幾十年的時間,統治者都要重修曆法,再頒布天下,讓老百姓們按曆法春耕秋收。
漢武帝時期出現過兩部曆法,一部是《淮南子》,淮南王被乾掉,這書也就沒人寫了,另一部是漢武帝晚期才修訂的《太初曆》,也就是說,現在的漢代仍是通行前朝的曆法。
修訂曆法是治國大道,但卻不亮眼,現在的劉徹一門心思在對外戰爭上,哪有功夫弄這個?
劉據說的另一個,便是農書。
以前信息交流不發達,需要官方把先進的耕種方法、耕種技術等整理出來,再讓百姓學習,
如《齊民要術》,如《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