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秦書凡送覺遠進達摩洞,在洞口站了良久,才回到達摩院。
達摩院內空蕩無人,隻有覺性一人端坐於演殿內上首,見秦書凡走進來,神色微怒“第一天做早課為何遲到?”
秦書凡上前恭敬道“覺遠師叔受罰麵壁三載,弟子送師叔達摩洞,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
覺性見愛徒神色悲傷,歎道“為師知你是個知恩重義的孩子,今後若有要事,可提前給為師講明,下去吧。”
秦書凡沒有立即回去,獨自做完早課,演完武功,才回到自己居所。
成為達摩院武僧,除了每天和眾僧一起做早課演武外,中午到晚上的時間皆可自由支配,秦書凡決定閉門苦修。
鐵布衫、般若掌、心意決,三本武功秘籍擺放在桌子上,秦書凡琢磨著先從那一本開始練習。
鐵布衫,顧名思義即為“身穿鐵製之衣衫”,意指全身如鋼鐵能抵抗外力攻擊,是門錘煉皮膜的硬功。
修練之初,往身上纏繞軟布,用硬物擊打,輔助藥材消腫,如此數年,將全身皮膜練到如牛皮一樣厚,再除掉纏繞身上的軟布,以木錘捶擊,同時運氣擬神斂力,直到皮膜變得綿軟如棉,鐵布衫才算小成。
很顯然,沒有近十年功夫,鐵布衫很難大成。
秦書凡暫時將鐵布衫放在一邊,目光移到般若掌上。
般若掌,是門貼合佛法的武功。
般若,意指終極智慧、辨識智慧。
在秦書凡看來,般若掌就是智慧掌。
智慧,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往往說一個人有大智慧,就是指這個人閱曆非凡,主要體現在感知、知識、記憶、理解等等多種能力上。
而在佛門中,智慧卻是另一層意思。
般若,是梵語,佛門的主旨是四大皆空,所謂的終極智慧也就是空!
但是,人在廟中坐,不諳紅塵,不解世俗,即便蒲團坐穿,嘴皮讀爛,也修不到四大皆空,成不了正果。
所以,在少林寺的武學中,般若掌是最難練的掌法,也是最精奧的掌法,可以說是門修心的上乘武學。
而且要練般若掌,必須先從羅漢拳練起,再經韋陀掌等諸多掌法,循序而進,隨著對佛經解讀越深,掌力方能越練越強,招數異愈練愈純,可以說學無止境。
到最後一招“一空到底”之時,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於無形,沒有了色,沒有了受想行識,色是空,聲香味觸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秦書凡自忖眼界超凡佛法精深,但要做到四大皆空那種程度,還差得很遠很遠。
“雖然短期之內無法讓般若掌大成,卻可以用來錘煉智慧,提升心力。”
秦書凡將般若掌放在一邊,拿起心意決。
“運氣宜順為要旨……初練每時三十六,月後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連,功到氣隨走遍天。”
秦書凡誦讀練功口訣,對照覺遠功夫心得和五拳精要漸漸明白。
所謂的氣,不是武俠小說中的真氣,也不是人的呼吸氣,更不是空氣中的任何氣體,而是人體內產生的一種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