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選官製度變化(1 / 2)

正好看到後麵有關於選官製變化的視頻,李然然覺得剛看了個熱血視頻那就閒著也是閒著,回顧下以前學過的知識吧。

【我國古代選官製度變遷】

【一、世卿世祿製

西周時期實行分封製,天子、諸侯、卿大夫這三個都是階級世係固化,為官也是世世代固襲的。

二、察舉製

秦朝開始實行郡縣製,各地的官員由中央直接指派,這有效避免了諸侯割據局麵。

漢朝建立初期雖實行了分封製和郡縣製並存的製度,但後期還是取消了分封製。

選官方法采用的則是察舉製,由地方官員向中央推薦品行好有才華的人,中央再進行考核。

察舉製存在著的明顯缺陷就是:具有舉薦權的地方官員和豪族,他們會更加傾向於推薦自己的子弟門生,而其他的品行才華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三、九品中正製

魏晉時期,陳群改進察舉製創立九品中正製。

中央選派官員到地方考察尋找有品德和才華的人,將這些人的門第和出身,分了九個品級。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中央對這群人進行考核,以此來選拔官員。

選舉被地方所控製,引發出腐敗等問題,平民也難以獲得上升機會。這也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形勢。

四、科舉製度

隋文帝楊堅廢除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製,而科舉製則應運而生。

創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考生也不論出身高低貴賤都可以報考。

唐時期的科舉製,考卷不糊名,判卷老師實行通榜行卷製度,根據考生在社會上的名聲大小選擇性給考生加分。

宋朝的科舉製,首先招生規模就比唐朝擴大了許多,製度也更加完善,還實行了彌封、鎖院、謄錄等製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敗事件的發生。

明清的科舉考試為達到統一知識分子的目的,考試內容被嚴格限製在四書五經之中了。也是從明朝起,科舉製度逐漸從巔峰走向僵化,也從一個為國製度製度變成了一個落後的束縛思想的製度。

科舉製度在我國一直持續了一千三百年,直到晚清政府廢除科舉製度,建設新式學堂。

但科舉製依舊對現在我們的考試有著深遠影響,甚至還傳播海外。】

<SoS,初中學曆史的記憶又來了…>

<袁紹:四世三公!>

<曹操也是舉孝廉入仕的耶>

<說實話曹老板是挺孝的,為父屠徐州嘛[狗頭]>

<也不得不說二十四孝中某些毀三觀的故事了[笑哭]>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彆居[點讚]>

<九品中正製才是最離譜的…>

<任何一個製度用久了怎麼都會有缺陷,想投機取巧的人總會找到捷徑>

<喔,看樣子階級還是得流通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