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的,對於戰爭,宋王朝缺乏殺伐屠戮的勇氣!!!!
現在
聽了這一通周密祥儘的點將點兵調令
楊雲這才意識到:曆史壓根兒就不能用一兩個詞可以概括得了,戰爭很多時候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真的絕非是兒戲和戲說。
說打就打的,注定隻能是、電影、電視劇裡的杜撰。
真實的打仗也真的絕非像我們在電視劇、電影裡看到的那樣:
戰事爆發,像張飛、李逵那樣的猛將隻需帶一群士兵勇猛無畏,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就可以了。
或者動員一句煽情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剩下的交給士兵拚死相殺就可以了,這完全是瞎扯。
也絕非是書生意氣用事,以筆為刀,炮製幾篇愛國正義的文章,然後給將士、士兵猛洗腦、打雞血,然後所謂的士氣一上來,就能打勝仗。
親臨真實的戰爭,光點將調兵都是一項高難度、高智力、統攬全局、兼顧八方的活。
就是現代社會一個經驗豐富的CEO,都不一定能勝任這種根據戰事情況隨時總攬全局進行周密準確無誤的人力物資調配。
而這恰恰又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
想打贏仗真的不容易!!!
這一通將令下來,各人接了命令陸續而退,各遵其位,各守其責,不再一窩蜂似的聚在一起了。
在閔教隊的嚴加督促和嗬斥下,慌亂的民壯也漸漸變得有序起來。
沒有經過訓練的民壯守城、射箭不行,但是做後勤,搬運物資、照顧傷員倒是無可大礙。
看到牆角的箭不多了,雖然剛才箭雨密布,雙方其實都已經死了不少人,但是一旦確定這是金軍在侵宋,金人若誌在必得這陽穀縣城,那這一場箭雨也隻是戰事的一個開端罷了。
更殘忍、血腥的,恐怕還在後麵。
論射箭斬殺敵人,論守土護城,論與民壯們實打實地擼起袖子拚著一身體力搬運物資、照看傷員,這些恐怕自己沒有一項能比得過這些士兵、捕頭和民壯的。
思考,總結,楊雲理了理思緒,緊緊地皺著眉頭,自己能做些什麼呢?
牆角漸漸變少的箭,戰況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