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叛國秀才(三)(1 / 2)

想到這裡,楊雲忍不住,疑惑地問道:“妹子所說的這張載,莫非就是大宋仁宗年間,有一位落地的舉子,因為懷才不遇,最後叛宋投夏。

我在陽穀縣衙時,閒來無事,也曾與縣爺範大人談過我朝邊防問題,其中便談到大宋西北的西夏。

聽範縣爺講,我朝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以及我朝名將狄青、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等都是在抗擊西夏中終成一代名將的。

西夏問題追終溯源,最終還是我朝自己引起的。大宋仁宗年間,有一位張姓學子屢試不第,後來負氣之下一怒遠走夏州。時值夏州李元昊夜郎自大,僭越稱帝,四處搜羅人才。

這位張姓舉子為榮華富貴,便巧施奸計,毛遂自薦,後來果招李元昊重用,成為西夏一帶位高權重的大國師。

聽範縣爺講,這位張姓舉子才高八鬥,也的確有些真本事,可是卻心腸極為歹毒,叛國悖祖,入了夏國,異國得誌,不為天下蒼生造福,反而一心力勸夏國皇帝屠滅我大宋,實在是罪大惡極,實乃讀書人之恥辱,枉讀聖賢之道!

西夏幾次兵犯大宋,主要的慫恿者、謀劃者和指揮者實乃便是這位我大宋漢人學子張元,其中讓大宋顏麵丟儘、幾乎全軍覆沒的好水川之戰,這位張姓學子更是猖狂至極!

好水川之戰,這位張姓學子設陰謀詭計殲殺大宋數萬官兵,光死亡的大宋將士便達七萬餘名之多,整個好水川一時間大宋同胞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白骨成山。

如此數典忘祖,坑殺自己同胞,這位張姓學子毫無負罪之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