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陳慶宇和秦蕭林說過李寧之後,他就專門讓人研究了一番。
李寧這個體育品牌,的確非常值得說道,但在從創辦至今,他們的營業額也不過才幾個億。
陳慶宇才折騰了一個月,銷售額就快趕上李寧了?
“臭小子,我馬上給你安排人,還是牛行長那邊的人,對吧?
你和他熟,讓他的人過來,你們合作我也放心!”
“當然行,隻要您安排,無論是誰,我都放心。”
陳慶宇笑嗬嗬的說道。
他之所以讓秦蕭林辦這件事,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這年頭的銀行係統,普遍沒有聯網,因此涉及到重大資金存入取出,都需要有一個靠譜的中間人從中保證。
否則,陳慶宇這邊累死累活的收錢,轉頭去銀行取錢,卻發現錢被內部人員搞沒了,該怎麼辦?
涉及到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資金,就算是牛行長這種老熟人,也不能完全信任。
秦蕭林打完電話,立刻拽著陳慶宇,進了他的辦公室。
他也顧不得下午開什麼會了,隻想搞清楚陳慶宇怎麼賺的這筆錢。
他知道陳慶宇有能力,也有天賦,但是陳慶宇交上來的這份答卷,未免太震撼了。
同樣是做服裝,陳慶宇搞了一個月,幾乎快趕上東倉服裝廠的八分之一了。
但東倉服裝廠是什麼體量?
為了扶持東倉服裝廠,他動用了娘家人的能量,還另外請了幾位大佬。
耗費了許多資源,他們才打開了周邊幾個國家的市場。
今天之前,秦蕭林根本不知道,東倉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竟然這麼高。
不是說下崗潮,大家都過得很難嗎,怎麼陳慶宇還能逆勢上漲?
陳慶宇的運營模式,他到現在也沒搞得很清楚。
畢竟陳慶宇的這個模式既是網購,卻又有一些不同。
外國的確有一些經驗可以找,但如果照搬,肯定會失敗。
陳慶宇在大象國與網購模式的兩種經驗中,又添加了一些自己對服裝行業的理解,依托著這三種模式,柔和成了現在的曼妮品牌模式。
在這個模式之下,前期的高投入,必須依靠高增長來維持。
否則即便原始資金儲備再雄厚,也擋不住暴增的成本壓力。
毫不誇張的說,此時就算有一個身價10億的大佬,也彆想照搬陳慶宇的這個模式。
道理很簡單。
品牌模式如果走不通,無法形成正向循環,每過一天,都隻是在身上壓一座大山而已,哪怕扛著大山的這個大力士,力可通天,也早晚有一天會被壓彎脊梁。
“我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和營銷成本。”
陳慶宇取出剛買的新茶,給秦蕭林倒了一杯,隨後笑嗬嗬的說道:
“服裝這種東西,隻要會設計,摸清楚大家想要什麼風格,幾乎是零成本,反正我設計衣服很簡單,不需要其他設計師來指手畫腳。”
“我這裡最多的壓力,一個是財務,一個是客服和生活指導專員,最後一個就是運貨配送的派遣工。”